別人的不是有恃無恐者就是背後有人者,基本上都是有大家族做靠山的商戶,民間商戶對於誠信為本這個說法是視為生命一樣在乎的。
而山東商團這樣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到所有慕名而來和大唐交易的薛延陀人的心理,他們紛紛表示對於大唐漢人的不信任,紛紛要求檢驗自己所購買的物品的真偽,這樣一來,還真是帶來了蘇寧沒有想到的信任危機。
信任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回來了。
但是,這就是蘇寧所要的結果,讓山東世家,這一群以仁義禮智信為立身之本的道貌岸然的傢伙們,讓他們身敗名裂,不僅僅是薛延陀人,就算是大唐國內,也會對這些人產生嚴重的不信任感,從而對任何負面訊息都會較之以往有更大的信任力度,打擊他們的立身之本,這才是徹底剷除山東世家的最好方法。
這一招很有用,伴隨著山東商團團長崔孝義畏罪“**”,還有山東商團諸多大員的被捕或者是潛逃,整個山東商團被消滅了,山東世家一大半的商業精英和一小半的財富就這樣付諸流水,整個薛延陀對山東商團的信任徹底泯滅,而在西突厥商團和關中商團的補救措施之下,所幸,這兩支代表大唐官方和民間利益的商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在有心人的引導之下,對於山東商團的不信任和對於大唐漢人的不信任被區分開了,這些有心人就是以夷男為首的薛延陀高層,他們和大唐有同樣的利益,同樣不願以此次好不容易促成的通商付諸流水。
士族的名聲在外族,在整個大唐的北疆徹底臭掉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使得他們具有很強的流動性,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加上流動速度,不出一年,整個大唐的北方鄰居們就會明白,在大唐國內,有那麼一群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沒有大唐官方的認證,是千萬不可以隨便和漢人交易的。
崔孝義這一招真狠啊!
典型的損人又害己,這個時代的信任是相互的,是簡單的,更是盲目的,大唐和這些民族或許可以打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但是商業交易的問題上,沒有人會懷疑誰會做假,大唐的商人不會懷疑少數民族的商戶和百姓,同樣的,少數民族也不會懷疑大唐商戶作假。
山東商團開了一個頭,準確的說,是崔孝義為了幹掉山東士族而開的頭。
這個頭一開,就好像當初曾國藩因為湘軍兩個將領對於友軍見死不救的事情而嘆息此風一開湘軍不可複用的情況一樣。失去的信任基本上是不會再回來了,大唐的商人今後如果不能得到大唐政府的認定,有專門的文書,那是不能得到北方民族的信任的,這些民族對大唐政府的信任是對於漢人的最後信任。
為了幹掉山東商團,不惜以信任這個幾千年來形成的基本品德作為代價,今後將產生無盡的副作用,蘇寧覺得有必要就此事向李二陛下上一道認認真真的嚴肅的奏摺,大唐可能需要用好幾百年的時間才能換回失去的信任,信任是一種習慣。形成這種習慣很不容易。
蘇寧嘆息不已。對於這種情況,現在的公孫策,過去的崔孝義,很是奇怪。一問之下。大為驚訝。這才意識到,自己放出了一個魔鬼,一個需要用數百年去消滅。也不一定消滅的了的魔鬼。
“門下只是為了剷除山東勢力,使其無法生存下去,卻未曾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主人,門下,百死難贖其罪!”崔孝義非常羞愧的拜倒在蘇寧面前。
蘇寧嘆了口氣,扶起了崔孝義,說道:“此事倒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山東士族,勢力何其龐大,若要覆滅之,如不付出對等之代價,何其荒唐也?公孫先生一心只為覆滅之,難以思慮周全,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卻也是難免,本侯雖然想到,但也無能為力,信任者,一旦失去,難以挽回。
但是,覆滅山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