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福,我和呂師夔等費了多少心力,才將他殺敗,奪回城池,他卻逃入惠州,休兵不出,如今正有一年了。我卻探聽得他又大舉出師,水軍皆屯在麗江浦,不曉得他又要從哪一路大舉來侵了。我們大軍若竟去追尋宋帝,倘他帶領了大兵在我們背後作起患來,豈不可大慮嗎?”張弘範聽了,點頭連聲道:“不錯,不錯,但既如此,卻如何是好?我想:我先帶十萬兵馬去攻宋帝,留下五萬兵馬你帶著擋住文天祥,這樣就不怕他為後患了。”李恆連連搖頭道:“不妥,不妥,張世傑那裡兵馬尚多,元帥若只帶十萬兵馬去,兵力一定太薄,不足相敵。況且這裡五萬兵馬,若與文天祥相敵,固然儘夠,若要阻他不為後患,只怕不能。擋住這裡,他向那裡去了,卻如何能夠禁得住他呢?”
張弘範皺眉道:“我也慮到這一層,這樣看起來,除非要先把文天祥擒住,才能永絕後患了。但要擒文天祥,一定要大軍水陸齊進,或者還可以僥倖捉得住他。但我乃奉詔追擒宋帝,並沒有受命去捉文天祥,卻如何好違詔專行呢?”李恆道:“這倒不妨,自古道:“將出外,君命有所不受’。苟有益於國家,雖違詔可也。況且聖上命元帥出師時,原是委元帥得專決軍事呀,哪裡能夠件件軍事皆須奉了詔書然後才可行呢?”張弘範聽了,點頭稱善,便道:“既然如此,我們明日便分頭去吧!”當下商議定了,張弘範便下令三軍將士明日五鼓齊集大校場聽令,一面命揚州守臣把戰艦備齊了。
到得次日五鼓初盡,張弘範和李恆兩人各騎著一匹雕鞍駿馬,前後百餘名親兵各執刀槍擁護著,竟奔大校場而來。到得校場,正是東方發白時候,此時那十五萬將士早已齊集校場。當下三聲炮響,兩員大帥並馬進了校場,眾將士兩旁齊齊跪下迎接,只見那百餘名親兵隨著兩匹駿馬,如飛地到了將臺前,兩員大帥離鞍下馬,登了將臺。當下又是三聲大炮,張弘範把令旗一揮,眾將士一齊立起來。少頃,只見一個傳令官騎著快馬,飛到校場當中勒住馬,左手高舉令旗,大叫道:“張弘正何在?速速到臺前聽令!”張弘正應聲道:“有!”那傳令官便回馬奔回臺前去了。張弘正來到臺前,打了一千,唱了名,只聽得張弘範高聲道:“張將軍,我今命你為先鋒將,帶領一萬騎兵,由陸路向海豐縣進發。你須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勇往前進,以圖立功受賞,休得退縮致幹軍法。”說罷,擲下一面小將旗來。張弘正接了將旗,又打了一千,道聲:“得令!”便退下去了。
那傳令官又飛馬到校場中傳了呂師夔到臺前行了禮,張弘範便命他為前軍將軍,帶領二萬騎兵,也是由陸路起行。呂師夔接了將令,也打了一千,唱聲:“得令!”退下去了。次是傳阿爾哈雅到臺前,張弘範命他為後軍將軍,也領二萬騎兵,由陸路起行。阿爾哈雅領令退下去。接連又傳了索多,命他為左軍將軍,帶領二萬水師,向麗江浦進發。隨後又傳了蒙固岱,命他為右軍將軍,領二萬舟師,由水路起行。當下分派已定,卻留下六萬兵馬為中軍:叫李恆領三萬騎兵為陸軍中軍,向海豐縣進發,去擋住文天祥去路;自己領三萬兵馬為水軍中軍,向麗江浦進發,去攻文天祥,準於海豐縣相會。
於是兩員大帥下了將臺,當時宰馬祭旗,兩員大帥親自各奠了三杯血酒。然後三聲炮響,十五萬大軍出了校場,兩員大帥分作水陸兩路,分頭起行去了。
先說那張弘範帶著左右兩軍上了戰艦,當日掛帆起碇,浩浩蕩蕩竟奔麗江浦而來。一路上衝風破浪,曉行夜泊。這日正走到將近潮陽地方,忽見前面來了百餘隻戰艦,戰艦上一齊掛著降旗。張弘範見了,卻疑有詐,忙下令三軍將船隻一齊排開,列成陣勢,又傳令教軍士一齊高叫道:“前面若是投降的,快快叫那為主的先過來見元帥,餘船不必近前。不然便要放箭了!”
那邊船上的人聽見了,果然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