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許帶。他們的抗議直接被華夏軍隊忽視了,轉頭去求助日本人?這些日本人自身難保,誰會大發善心的去管這些朝鮮人?
“團座,就這樣讓他們走了?”
團部參謀看著大包小裹往江邊軍艦上跑的日本僑民,氣得咬牙,他們這些東西可都是從四川搜刮的!
“放心,不用咱們動手,他們自己就會出亂子。”
“怎麼說?”
“咱們可是把他們的武器都收走了。”至於那兩把手槍,一共十發子彈,能頂什麼事?
川軍團長意味深長的說道:“你剛才數過沒有,空著手的可比揹著包袱的多了幾十號。”
兵哥回憶了一下,好像是這麼回事。
空著手的,大包小裹的,都沒有武器……兵哥突然嘿嘿樂了。
山東民…亂和劉撫仙接管重慶日租界的事,李謹言都是從報紙上得知的。時政新聞如今在全國已經開了五家分社,李謹言和文老闆商量過,下一步計劃就是派遣記者到四川和雲南等地開設臨時分社。
“這期《名人》可以做四川督帥的專訪。”
《名人》已經徹底在華夏打響了名氣,從樓盛豐,司馬君,宋舟,樓逍等實權人物,到展長青,白寶琦等政界要人,再到鄒成功等知名學者,每期都要增印,卻依舊供不應求。一位從別家報社挖來的主編還建議可以將《名人》改成中英文兩版,採訪的人物也不應該再侷限於華夏人,完全可以將採訪物件擴充套件到歐洲,北美。一些亞洲知名的學者也可以包括在內。
“亞洲?”
“不知道三少是否聽說過天皇機器論?”
“沒有。”
“我這裡有本書,三少可以讀一下。”
主編將一本沒有署名的黑皮書交給了李謹言,“這是日本人自己寫的,或許能給三少一些啟發。”
天皇被徹底神化,掌控實權,也不過是從明治維新開始,在那之前,掌控日本的是德川幕府。幕府將軍以及其下的大名小名才是日本的實際掌權者,日本皇室不過是個象徵罷了。
幕府的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剛去世不久,日本國內也不乏懷念幕府統治的人,各種民主思潮,反對天皇神化的思潮也不斷湧現。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看待華夏的目光都不帶任何善意。
即便是主張君主立憲的西園寺公望,被稱為日本最“民主”最優秀的政治家,也時刻想著能從華夏攫取更大的利益,他和代表軍方的山縣有朋唯一的區別,只是更傾向於鈍刀子割肉罷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些持有不同政見的人倒是可以利用。哪怕幾方都是華夏的敵人,但讓他們自己鬧起來,彼此消耗,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內耗,有的時候比外戰對國家的損傷更大。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的民資,他不介意當一個壞人,哪怕被後世唾罵,他也不在乎。
合上書頁,李謹言緩緩的笑了。只不過,那個主編怎麼會想想到給他看這個,真的只是為了讓《名人》辦得更好?
手中的書突然被抽走,李謹言的思路被打斷,仰起頭,發現樓少帥正站在他的身後。
“天皇機器論?”
“是啊,少帥讀過嗎?這裡面的東西挺有意思的。”
“恩。”樓逍點頭。
“若是讓日本人自己再亂一次,就像倒幕運動那樣,少帥認為如何?”
“沒有合適人選。”
“這個……”李謹言抿了抿嘴唇,“總會找到的。”
這件事至少也要等到一戰開打後再進行,他還等著日本人不要命的來攻打青島,和德國人好好掐一場。
若是能讓施佩的遠東艦隊也和日本艦隊打一場,那就熱鬧了。
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