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購買墨西哥產品的數量更多了,但是這種貶值對於美國日益惡化的貿易赤字卻是一個極其不利的壞訊息。
要知道墨西哥是當時美國的第三大貿易出口國,美國平均每年有數百億美元的產品出口到墨西哥,在和日本的貿易戰拖拉不決的情況下,比索貶值就意味著美國又損失一個能夠大幅平衡貿易赤字的重要貿易伙伴。
因此克林頓政府很快對墨西哥的局勢做出反應,除了直接支援墨西哥200億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外,還在貿易政策上進行了大幅讓步。而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其他南美國家也一同進行支援,終於在95年3月份堪堪將墨西哥的局勢穩定了下來。
而此時距離鍾石離場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墨西哥比索也大幅下降到1美元兌換7。35比索的地步。
等這邊焦頭爛額的局勢剛剛穩定住,美國就開始調查元兇,同時加快和日本的貿易談判,原因無他,只是因為距離美國宣佈對日本的出口產品實施超級301條款還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了,如果雙方在這段時間內再不能達成任何協議的話。那麼雙方的超級貿易戰真的就要開打了。
說來也是湊巧,墨西哥比索的危機讓美國政府第一次意識到,日本不再是那個予與予求的小弟了。尤其是日本的財團這一年持續地拋售美國債券,使得美國市場一直處於通貨膨脹的危險當中。
對於日本財團發動的金融戰,美國方面一直沒有好的辦法。首先,美國政府不能制止日本財團在美國債券市場上的拋售,因為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他們也無法限制這部分的資金流入到貨幣流通體系當中,道理和上面是一樣的。他們甚至連日本財團做空債券期貨市場也無法阻止。
美國能做的,就是加息、加息、再加息。美聯儲從94年2月開始加息,一直加息到了95年的3月。一年期的美元利息達到了驚人的6%。借貸成本大幅增加,給美國的債券市場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當然,美國方面也不是一無所獲,通貨膨脹的起因並不是因為日本財團的拋售債券造成。而是由於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導致流動性極度寬鬆。這才引起了通貨膨脹。而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是一個顯著的好訊息,因為美聯儲的加息,導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表現不夠好。多餘的資金除了流通到海外,更多的則是進入了實體經濟的迴圈當中。
這一現象造成的後果就是,在94年這一年,美國的經濟增長達到了驚人的4%,創下了近6年來的新高,這還是在美聯儲不斷地提高利率的情況下實現的。而整個世界經濟受益於美國經濟的增長,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跡象。
隨後在95年5月份,曠日持久的美日貿易談判也終於出現了轉機,美國方面進行了部分讓步,而日本方面也見好就收,雙方最終就汽車工業零部件的談判達成一致的協議,美國的汽車零部件准許進入日本市場,而日本市場則守住了保險等其他市場的份額。雙方都宣稱達到了對自己極為有益的目的,但其中的利弊只有他們自己最為清楚。
美國方面對於達成協議,是比較滿意的。一來是因為美國方面受困於中南美洲的大本營的金融危機,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二來則是在96年即將開始大選,因為美聯儲的持續加息,克林頓和他的幕僚們已經意識到95年的經濟增長不會再像94年一樣讓人滿意,出於連任的需要,他們是不可能真的和日本打起貿易戰,因為那樣日本方面也會同樣宣佈對美國進口的產品徵收高額的關稅,到時候美國的經濟就會面臨雙重打擊。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克林頓政府在第一個任期內做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也不可能獲得連任。
而日本方面,雖然和美國考慮的因素不盡相同,但是他們也不會真的發動貿易戰。主要的原因也是出自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