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狀態,突出的,具有較大意義的事物,加以發揮,給人以強烈感,新鮮感。
“既然各個領域都有獨特的,尖端的,強烈的事物,選擇這一類突出材料,加以描繪闡釋,而且使用新鮮獨特的語言,把道理說通說透,不就可以使散文給人以強烈感,從而使蘊藏其中的思想,讓讀者產生共鳴嗎?
“文學技巧,是有廣泛內涵的,這裡面最重要的,是語言的運用,文學被人稱為語言的藝術,如果詞彙簡單貧乏,語言枯燥乏味,那還談得上什麼語言藝術了,所以掌握文學語言本來是很重要的事情。
“懂得粗獷和細緻互相結合,意筆和工筆的交錯運用,節骨眼上的精心刻畫,關鍵之處的感情奔注,都是重要的。
“我們再在回到剛才那個譬喻上,有了線,有了珍珠,還必須有一雙巧手把它們穿起來,這才成其為一串珍珠。
“一切文學都是語言藝術,但是可以說,散文和詩歌,對於語言的要求還要更高一些的。我覺得寫散文,應該在十分平易流暢的基礎上講文采,在十分平易流暢的基礎上求奇警。
“寫各種各樣的事物,應該有各種各樣的筆墨,我們的筆墨,有時應該象怒潮奔馬那樣的豪放,有時又要象吹蕭踏月那樣的清幽,有時應該象咚咚雷鳴的戰鼓,有時又應該象寒光閃閃的解剖刀。
“但是這樣幾套筆墨,實際上也可以說就是一套:一套曲折盡意,栩栩傳神的筆墨,努力學習掌握這樣的文字工夫,描繪事物時,形象生動,傾注感情時,激越感人;發揮議論時,鞭辟入裡。
“節骨眼上的細緻加工,是十分重要的事。一篇作品能不能感動人,這常常是關鍵所在。如果“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節骨眼上的加工不夠,就象人登上一個高原之後,不能再攀上一個山峰似的,視野也就難以更加遼闊了。
“散文作者在作品裡面,不但應該以具有個性的語言適當發揮議論,還應該直抒感情,使讀者讀來感到親切。如果一個散文作者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不敢用自己的個性語言講話,這樣的散文,藝術感染力就會降低”
趙海滾瓜爛熟地背誦著前世讀過的一些散文方面的創作談,下面三百多名夏荷文學社的社員們,個個聽得目瞪口呆。
不是因為趙海剽竊的這些散文創作談多麼有水平,多麼發人深省,而是因為趙海在講的時候,口若懸河,不假思索,便娓娓道來。
周沫今天下午,當然還是像往常那樣,坐在101大課教室裡,一邊享受著面對趙海時的愛戀感覺,一邊聽他的高談闊論。
在趙海哇哇啦啦地說了一大通之後,周沫第一個鼓起掌來。(未完待續。。)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較長短(上)
趙海將前世忘年交的三篇散文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稿紙上後,一個白天,也就差不多過去了。
這一世,寫鋼筆字的速度,和前世用電腦打字,相差得也太大了。趙海為此,感到十分不爽。同時,這也成了他剽竊前世大部頭小說的障礙。
趙海揉了揉痠疼的右手腕,理了理僵直的右手指,去春陽招待所外的文具商店裡,買了一沓信封,把這三篇散文,分別寄給了《黃土文學》、《東山文學》和《華京教育報》。
自從成為傷痕文學的開山鼻祖之後,全國各地大大小小報刊的編輯,向趙海約稿的,就如同過江之鯽一般。
以上三個編輯部,除去《黃土文學》外,老家的《東山文學》和華京的《華京教育報》,都是趙海第一次寄稿子給它們,也算還了人家的稿債。
畢竟,這兩份刊物的所在地,一個是趙海穿越重生後的故鄉,一個是他將要生活四年的重要地方。趙海再怎麼拒絕約稿,也不能做到遠近生疏,一視同仁。
其實,自從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