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家這才聚在一起,由徐循帶著去了皇后那裡,又由皇后帶著一起去了清寧宮;後宮的女眷們全都聚在一起吃粥。
今時不同往日,不是逢年過節;新進的妃嬪們是很少能見到太后的——太后年歲雖然不高,但素好清靜;閒著沒事也不會和底層嬪妾們攪合在一起。所以一干新人都很興奮、很謹慎,話也不敢多說一句的。倒是徐循等人要自在得多了,四個人都是笑意盈盈的,圍著太后說吉祥話。
太后見了這麼多真心實意的笑臉,心裡也舒坦啊,先問,“給家裡人的臘八粥都賞了吧?”
聽說是都賞出去了,就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次就不費腦筋了,光賞個粥就行。”
大家都笑了起來:往年賞臘八粥,都是費盡心思,要給孃家表現出自己在宮裡的平安康樂,又想著怎麼低調地給點實惠的東西,今年卻是不必了,反正臘月初十起,各宮親眷隔了幾個月都可入宮請安的,見了面要賞點什麼,那就方便得多了。這是一個,再一個,也可以和多年不見的家人好好地說說話了,這才是各人心裡都深深盼望的呢。
焦昭儀等新晉人士臉上也都是藏不住的羨慕:這都是妃級別的待遇了,他們這些新人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老老實實熬成妃嬪了,再想著親人入覲的事吧。
不過,現在都還沒想到這麼遠了,皇帝近來也就是再臨幸了一個吳婕妤,臨幸完就沒下文了。這批人想的更多的還是怎麼在宮裡立足下來,不要還無寵,就已經失寵。
因為昭皇帝的週年還沒過,今年宮裡是不佈置,不過年的,吃個臘八粥其實都是有點犯忌諱的。宮裡當然也就沒扎燈山了,這麼多人在一處,也沒什麼體己話可說,過了一會兒太后就露出倦容,眾人一見,紛紛起身告辭,太后也沒留,就獨獨把徐循留下了,笑道,“咱們一道去看文廟貴妃娘娘去。”
太宗張貴妃對徐循一向另眼相看,是宮裡老人人盡皆知的事實,她現在一個人在清寧宮群落裡的一處宮殿居住,和李賢太妃、張敬太妃做伴。今兒兩位太妃都出來了,就太宗張貴妃沒出來,可見是懶得和小輩們應酬,太后把徐循留下去看她也是情理中的事兒。不論是皇后還是孫貴妃都不覺得如何,何惠妃就更是無所謂了,只是幾個新人不瞭解情況,一時看徐循的眼神都變了幾分。
徐循也不會去介意這個,她也早想去看望太宗張貴妃了。只是清寧宮這裡,她不好來得太勤快,怎麼都得把著個度,別越過了皇后去。上次和太宗張貴妃見面都還是一個月前的事,也就是略坐坐那就走了。
太宗張貴妃是有了小恙——婦人的病,不喜歡起身,所以才沒出來湊熱鬧,見到徐循和太后一起來探她,也十分開心,她要起來,卻被太后按住了,祖孫三代女眷圍坐在暖閣子裡說閒話。說起來就說到了妃嬪家人進來探視的事,太宗張貴妃嘆道,“這都是太后的德政,從前我們在文皇帝后宮的時候,哪有這樣的好事,我是運氣好,家裡還有些體面,有些妃嬪進來了以後,二十多年都沒見過家裡人。”
太后的兄弟也都是有本事的人,家裡體面也重,彭城伯夫人也是能經常進來探視的,她也嘆道,“可不是呢,就說賢太妃吧,這都進宮多少年了,硬是沒有和家裡人見過一面。如今定例能幾個月進來一次,我們也跟著沾光。”
徐循忙捧場地笑起來,太宗張貴妃指著她笑道,“這孩子,笑得這麼假,假得倒可愛。”
太后說笑話,誰能不捧場?只是徐循確實沒被觸到笑點,隨便笑笑,兩個長輩哪能看不出來,太后也覺得她嬌憨,摸了摸徐循的臉頰,笑道,“真是憨人有憨福,就是這個憨勁得了大郎的喜歡。”
她頓了頓,又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這一陣子,大郎在你跟前還有服丹藥沒有?”
徐循忙如實回道,“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