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豐。就在這一次的合謀中,日本與扶余豐達成了共同除掉鬼室福信的共識。
6月,上毛野君稚子、阿倍比羅夫所率第二批日軍攻陷新羅兩座要塞,但並不能根本性扭轉戰爭的總格局。
扶余豐與鬼室福信的相互猜忌愈演愈烈,最終,扶余豐在日本人的協助下,將鬼室福信勢力完全清洗,百濟殘軍的指揮大權落在日本天智天皇冊封的“百濟王”扶余豐手中。
百濟叛軍上層的內訌,給唐軍的軍事部署創造了條件。渡海而來的孫仁師部與劉仁願部順利會師,唐朝駐軍上下“兵士大振”。新羅方面軍也在金法敏的率領下,長途奔襲至泗沘城,在7、8月之交與唐軍百濟戰區主力部隊會合。
泗沘城此時的城防力量構成為:原劉仁願所部唐軍一萬人左右,原熊津都督王文度部下數千人,再添孫仁師後續馳援兵力七千人,唐軍方面總兵力為兩萬人左右;新羅方面軍為原駐軍七千人。將數年戰爭消耗因素考慮進去,此時泗沘城防大概由兩萬多唐羅聯軍構成。在此次會戰中,新羅方面進行舉國軍事動員,進發到百濟境內的新添兵力約有四萬餘眾。這一部分新羅援軍的大部分分散充實在其他要塞。
同年8月17日,唐羅聯軍軍事部署最終商定:由劉仁軌、扶余隆、杜爽率領一百七十艘船、兩萬軍士由水路行進,劉仁願、孫仁師及金法敏率三萬餘人由陸路進發。
新羅殘軍方面,本有可作戰力量數萬人,但經歷數年相持苦戰,也有不少消耗,並且作戰能力較弱,已不是對抗唐羅聯軍的主力。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八 中日千年第一戰(2)
日本方面先後派出四批集團軍到達百濟舊地:
第一批由樸市田來津所率領五千眾。樸市田來津是聖德太子時期重臣秦河勝之子,這批人也是扶余豐得以除掉鬼室福信的軍事保證。
第二批由阿曇比邏夫率領,計艦船一百七十艘,兵力一萬七千人。
第三批日軍規模最大,即由上毛野君稚子、阿倍比羅夫率領的兩萬七千人。阿倍比羅夫出自阿倍氏,他在出兵百濟之前一直過著戎馬生活,征討蝦夷長達三年之久。
第四批日軍是由廬原君臣率領的一萬人。
先後抵達百濟的日軍共計六萬人。
日軍將領大都出身於大和朝廷舊貴族,士兵來源幾乎遍及列島各地。由此可見,這場戰爭對日本來說是一場全國動員大戰。
日本的第一步戰略推進意圖獲得了實現,雖然受到新羅軍的勇敢抗擊,但是善戰的上毛野君稚子率軍開進原百濟國南部,以凌厲攻勢順利奪取了新羅軍佔領的兩座城池,數月後成功將新羅軍趕出百濟南部,使得新羅援軍與唐軍主力的聯絡通道受到阻隔。
由此,“白江口”之前倭濟聯軍的兵馬在七八萬以上,在人數上略多於唐羅聯軍。
第四批日本援軍到達百濟舊地之後,屯兵要塞,與周留倭濟聯軍取得聯絡,並做出軍事部署:8月28日在白江口會師之後集結重兵進擊唐軍所在地——泗沘城。
日軍把握戰機,主動進取,勇於進行軍事冒險的戰術特徵在公元7世紀就已經顯露出來。
8月24日,由扶余豐以及日本將領樸市田來津第一批援軍所組成的接應部隊經由水路向集結地白江口進發,並輔以百濟陸軍與水軍呼應前行,留下萬人餘部駐守臨時首都周留城。
劉仁願、孫仁師、劉仁軌“三仁”部隊會師之後,唐軍內部就下一步的戰略部署問題發生了分歧。
一種意見是首攻加林城,因該城為水陸要塞,一旦攻克,則唐軍在整個戰局上將佔據壓倒性優勢。
劉仁軌卻建議採取“越城戰術”,只以少量兵力圍困、牽制加林城,首攻周留城。
加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