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供物的香氣,這是第四點。
【原文】
76·12或難曰:“‘祭則鬼享之’,何謂也?”曰;言其修具謹潔,粢牲肥香,人臨見之,意飲食之。推己意以況鬼神,鬼神有知,必享此祭,故曰“鬼享之”祀。
【註釋】
引文參見《孝經·孝治章》。
祀:據章錄楊校宋本應作“也”字。
【譯文】
有人反駁說:“‘祭祀時鬼就來享用祭品’,這是什麼意思呢?”我以為:這是說他準備祭品又認真又整潔,穀米清香犧牲肥大,人面對著見到這些東西,就想吃這些東西。拿自己的想法去推知鬼神的想法,認為鬼神如果有知覺,必定會享用這些祭品,所以說“鬼來享用祭品”。
【原文】
76·13難曰:“《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礿祭。’夫言東鄰不如西鄰,言東鄰牲大福少,西鄰祭少福多也。今言鬼不享,何以知其福有多少也?”曰:此亦謂修具謹潔與不謹潔也。紂殺牛祭,不致其禮;文王礿祭,竭盡其敬。夫禮不至則人非之,禮敬盡則人是之。是之,則舉事多助;非之,則言行見畔。見畔,若祭不見享之禍;多助,若祭見歆之福。非鬼為祭祀之故有喜怒也。何以明之?苟鬼神,不當須人而食,須人而食,是不能神也。信鬼神歆祭祀,祭祀為禍福,謂鬼神居處何如狀哉?自有儲■邪?將以人食為飢飽也?如自有儲■,儲■必與人異,不當食人之物。如無儲■,則人朝夕祭乃可耳。壹祭壹否,則神壹飢壹飽,壹飢壹飽,則神壹怒壹喜矣。
【註釋】
東鄰:指紂王。因為商朝都城朝歌在周的東邊,所以稱他為“東鄰”。西鄰:指周文王姬昌。當時周是一個諸侯國,都城岐在朝歌的西邊,所以稱他為“西鄰”。礿(yuè月):春天祭祀時用新生長的蔬菜上供,稱為“礿”。引文參見《周易·既濟》九五爻辭。畔:通“叛”。見畔:遭到反對。
■(hì志):儲備。
【譯文】
反駁說:“《周易》上說:‘紂王殺牛上供,不如周文王用素菜祭祀。’說紂王不如周文王,是說紂王上供的牲畜大卻福少,而周文王的祭品少卻福多。現在講鬼不吃供物,那麼又依據什麼來知道它所賜的福有多少呢?”我以為:這也是講準備供品認真不認真,整潔不整潔的問題。紂王殺牛祭祀,卻沒有盡到禮節;文王用素菜祭祀,卻竭盡了他的誠敬。禮節沒盡到,人們就要非議他;禮節虔誠地盡到了,人們就會讚揚他。受人讚揚,那麼他興辦事情贊助的人就多;遭人非議,那麼他的言行就會遭到反對。遭到反對,好像是祭祀不被鬼神享用而帶來的災禍;贊助的人多,好像是祭祀被鬼神享用而帶來的福祐。其實並非鬼神由於祭祀好壞的緣故而有喜有怒。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假如鬼是神靈的,不應當等人們上供才吃,等人們上供才吃,這是不神靈的表現。如果鬼神真的享受祭祀,因為祭祀而帶來禍福,那麼你說鬼神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呢?是鬼神自有儲備呢?還是以人們上供與否作為飢飽的條件呢?如果自有儲備,儲備必然和人的不同,就不該吃人的食物。如果沒有儲備,那麼就要人們每天早晚都祭祀才行。有時祭祀有時不祭祀,那麼鬼神就會有時飢餓有時飽足,時而飢餓時而飽足,那麼鬼神就會時而憤怒時而歡喜了。
【原文】
76·14且病人見鬼,及臥夢與死人相見,如人之形,故其祭祀如人之食。緣有飲食,則宜有衣服,故復以繒製衣,以象生儀。其祭如生人之食,人慾食之,冀鬼饗之。其製衣也,廣縱不過一尺若五六寸。以所見長大之神貫一尺之衣,其肯喜而加福於人乎?以所見之鬼為審死人乎?則其製衣宜若生人之服。如以所制之衣審鬼衣之乎?則所見之鬼宜如偶人之狀。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