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自己是不可能成為婚使的,就算是副使也不可能。
太皇太后想了想道:“哀家倒是認為晉親王已經到年歲理應成婚了。”
此話落到太后的耳中極為不快,要知道晉親王那幾乎就等於是她的另外一個兒子:“晉親王不妥,他的性子必不會得大陽蠻的承認。此事關係重大,太皇太后。”她向來和太皇太后不太和,倒不是因為她不賢惠,而是因為宮權之爭。
說白了,就是太后遠不如端賢皇后有心機手段,在保地位、宮權的時候不能同時取悅於太皇太后;當然,她和太皇太后並沒有紅過臉,都是在宮中過了大半輩子的人,就算是再不和也不會擺在臉上。
皇帝心知皇祖母和母后的性子,不敢讓她們在此事較勁,尤其太皇太后越來越糊塗,如果較起真來他和母后根本就拿其沒有法子:“皇叔那裡朕早有安排……”
“小王是正使,大陽蠻的正使。”晉親王開口了,他低著頭看著眼前的杯子並沒有抬頭;他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不得嫡母太皇太后的歡心,不說其它就算是到了現在他的生母福太妃還住在宗廟中祈福——皇帝和太后想盡了法子也不能讓其回到宮中,或是到他的王府裡享福。
太皇太后的目光微微一閃,垂下眼皮來把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於她來說,晉親王這一去少說也要一年半載的,在南蠻之地會發生些什麼誰也說不準:如果讓大陽蠻不高興了,興許晉親王再也回不來。
202章 正使203章 打理一切204章 小丫頭
皇帝有皇帝的打算,為了安撫九黎讓其能代上唐抵禦南蠻,他把主意打到紫萱的身上,也只不過是看中紫萱身上有九黎的血脈罷了:因為九黎的國後害馬家親善南蠻各族,使得皇帝認為紫萱有何用之處;如果九黎的國後只是害馬家而親上唐,他定不會高看一眼紫萱的。就算現在高看紫萱,但他也有他的顧忌。
紫萱有九黎的血脈,而剛剛和皇家的公主們有過不快,他還真是信不過紫萱;這是其一,其二是紫萱倒底是個女人,由她去九黎應對也實在讓他放心不下來,他需要一個能幹的人、又不會引起南蠻各國注意的人去九黎——此人,皇帝想來想去當然是非水慕霞莫屬。但是水慕霞於仕途功名根本不屑一顧,想要讓他成為出使九黎的人,實在是很難。
可巧,今天水慕霞送上門來,讓皇帝在其對付錢天佑的事情上看出他的心意來,用紫萱來釣不怕水慕霞不上鉤。
皇帝看著水慕霞眼底閃過精光,心知這次水慕霞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願不願意都要為上唐出份力。他的目光直直的定在水慕霞的臉上,如同在看一條入網的魚兒。
水慕霞撫撫下巴看看紫萱,現在無人不知紫萱想去九黎之決心,無奈在他的眼中閃過:“草民認為輔國縣主去九黎之事要從長計議才成。”
太后開口:“哀家也不認輔國縣主受思親之苦,只是的確不能不考慮其安危,但也不能大動干戈免得生出不必要的誤會來;”她看向晉親王:“正好南蠻的大陽蠻遣使來示好,不如藉此機會遣婚使前去提親。”
大陽蠻是南蠻較大的蠻族之一,人極好戰。如果能得大陽蠻之助,以後上唐也不必總是受九黎牽制,可以用大陽蠻來牽制九黎且能便南方的邊境更加平靜。此事當然是太后和皇帝商議過,因而太后才會如此說。
“如此一來婚使正好途經九黎,護送輔國縣主護其周全且不會引人誤會;”太后繼續說了下去:“既然是遣使提親,人員當然不能太少,而且深入蠻族就算是些將士跟隨也能讓九黎之人諒解。”
皇帝微微點頭:“母后所說得法子不錯,輔國縣主前去九黎也就不用擔心安危問題;只是,要提親總要有人要娶親才可以啊,如今我們皇族之中哪個到了娶親的年紀?”
水慕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