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的好壞,不僅僅是它的詞曲決定,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它的編曲,而這也是為什麼一首歌,會出現幾個重要的資訊——作詞、作曲、編曲、原唱。
說白了,就是因為這四項共同配合,才能造就一首真正的好歌。
至於蘇言之前的作品,無論是詞曲,還是編曲,還有最後的原唱,都是蘇言一個人完成。
也就是說,這不僅需要創作者有著不俗的文學素養,更需要有專業的音樂素養,當然,更要有一副好嗓子。
這幾項能共同兼顧,並且能完美完成的,少之又少,這也是蘇言被人質疑“音樂天才”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畢竟,在常人看來,一個人再優秀,也不可能在這些方面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天賦!
至於今晚蘇言和程瀟兒準備合唱的這首《素顏》,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詞曲編曲同樣也都是蘇言完成的。
不同於往常傳統的音樂配音,這次蘇言選擇了更多電子音樂的元素。
電子鼓點搭配貝斯的前奏,透過現場價值不菲的音響傳到臺下觀眾耳朵的那一瞬間,許多人的眼睛便不自覺地亮了起來!
突然就有一種說不上的清新脫俗、略帶憂鬱的氛圍,開始在現場瀰漫。
要知道,一首歌的前奏十分重要,就像是你最初認識一個人,第一眼的印象決定了你對他的一些看法,這首歌便是如此。
顯然,這首歌前奏一出,就驚豔了眾人!
只不過,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
並沒有!
伴隨著前奏響起,舞臺後方的led大螢幕,也顯示出了這首歌的全部資訊!
《素顏》
詞:蘇言
曲:蘇言
編曲:蘇言
原唱:蘇言、程瀟兒
意料之中,這首歌依舊是蘇言的原創歌曲!
但還是那句話,因為當下網路節奏的原因,現場以及直播間的一些觀眾,還在質疑這首歌到底是不是別人代寫?
當然,觀眾們驚訝的點,並非這首歌是誰所寫。
而是伴隨著前奏,蘇言拿起了話筒,在稍稍轉身側對著程瀟兒,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笑容的同時,開口了。
“噠噠噠噠~波哦哦~~yeah~~哦哦哦~~~~”
一段觀眾根本聽不太清的哼唱,順著話筒,完美的融合到了伴奏中,不僅沒有絲毫突兀的感覺,反而讓人有一種錯覺。
似乎蘇言的哼唱,本就是前奏的一部分!
臺前!
一個老人眼睛瞪大了雙眼!
這位老人,正是當初在臨城音樂學院幫忙錄製蘇言和程瀟兒那首《北京東路的日子》的林進成!
作為編曲系的資深教授,他當然明白。
剛剛蘇言演唱的實際上是一種無詞的旋律引子,這種哼唱並沒有具體的歌詞,而是作為一種音樂表達,用來設定歌曲的情感基調和引入主旋律。
哼唱常常被用在歌曲的開頭或者過渡段落,透過人聲的自然音色來營造氣氛或是作為旋律的預示!
而這樣的作用,就是起到連線聽眾情緒和後續歌詞的作用,讓歌曲的展開顯得更加自然流暢。
這種哼唱沒有固定的詞句,因此無法直接翻譯成文字,它更多的是透過聲音的抑揚頓挫來傳達情感!
當然,這其實算不上特別高深的編曲技巧。
就像一些兒歌中,多多少少也會有“啦啦啦”,“嚕啦啦”類似的哼唱。
但是,技巧雖然不難,但是想要完美的用好,卻需要不俗的天賦。
很明顯,這首歌就做到了。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就像是你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