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這廝身上居然穿的是武裡南王家海軍上校軍裝,一問,原來他已經成了武裡南海巡第二艦隊參謀長,而海巡第二艦隊就是負責刺加海峽的巡邏防務。接到蘇望的電話,他特意從雲陽附近的海軍基地請假回到延慶。
坐上陳元庚開來的車,向他家的別墅開去,一路上陳元庚忍不住向蘇望講起自己過去幾年的事情,看得出來,這小子在海軍混得風生水起,心裡應該很感激給他好建議的蘇望。
刺加海峽南邊是刺加滿國的領土,北邊是武裡南的寧南半島,透過狹長的裡邊地峽與武裡南在中南半島的主要領土相連。寧南半島地勢狹長,兩邊臨海,又多山地丘陵,所以農業不發達,俗稱“島領“。而武裡南在中南半島的領土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俗稱“陸領”,中部、南部是中南半島第二大河豐水江三角洲地區,土地肥沃,水利發達,是東南亞有名的糧倉,其稻米出產在全世界都有名,全球品級最高的四種稻米,有三種出在這裡。
武裡南的“陸領”從華夏宋末立國開始,就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開發,是武裡南強大富庶的基礎,別的不說,當年抗戰期間,武裡南就是憑藉“陸領”的稻米出產有力地支援了大半國土淪陷的華夏。甚至有歷史學家說,如果沒有武裡南從豐水江逆流而上越過蓬加、麗達兩國源源不斷的糧食支援,華夏的抗戰可能會艱苦一倍。
陳元庚聊著聊著又忍不住聊到武裡南當前的政治局勢上:“老蘇啊,表面上看武裡南一派平和氣象,實際上是各方矛盾一觸即發,就如同火山爆發前的寧靜一般。”
從陳元庚的敘述中,蘇望總結出武裡南目前的矛盾從歷史上看是宋末遷移過來的舊華族與明末遷移過來的新華族之間的矛盾;從地域上看是“陸領”與“島領”之間的矛盾;從經濟上看是農林派與貿易派之間的矛盾;從政治理念看是保守派與新進派之間的矛盾。
實情很簡單,“陸領”開發時間久,曾經為武裡南創造了巨大財富,也為“先到先佔據地盤”的舊華族提供了強大根基。後到的新華族在“陸領”佔不到優勢,就順勢把“島領”給佔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農林產業沒落了,已經不能再像以前在武裡南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位置。而“島領”從六七十年代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中轉貿易和金融服務,賺取了大量財富,迅速成為武裡南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加上近兩年在島領南部和裡邊地峽附近海域發現儲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氣,更是為新華族如虎添翼。
一方要保持原有的政…治優勢和特權,不願意被逐出舞臺;一方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要搶奪政治主導權,想把“保守派”一腳踢進歷史的垃圾堆裡去。而雙方各有優劣勢。
“保守派”歷史悠久,根深蒂固,對國王和軍隊的影響力要大些。更重要的是他們把持的農林業涉及到四千萬農民的切身利益,這些人佔據武裡南總人口的一半,堅決支援“保守派”,是“保守派”底氣很足的重要基礎。不過他們政治理念保守老化,不受年輕一代、經濟精英以及城市小市民的喜歡。
“新進派”優勢是經濟實力強大,而且武裡南的工業產業由於跟農林業和貿易都息息相關,所以表明保持中立。但畢竟要依靠貿易和金融要多些,所以武裡南工業產業暗中是站在新進派一邊的。不過他們最大的弱勢就是對國王和軍隊的影響力要比保守派差很多。雖然這些年一直在努力,但數百年的發展差距不是一兩年就能補上去的。
而陳家原本就是舊華族的代表,在武裡南中、南部擁有不少良田。不過他們又是最早一撥開發“島領”,進軍貿易和金融業,並憑此一躍超過其他幾家世家。所以陳家是新進派喜歡、保守派勉強接受的一大勢力。不過蘇望也知道,像武裡南這幾家暗中控制國家命脈的世家不可能就真的全力支援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