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秦雷也知道,規矩是次要地。能執行起來才是關鍵,否則再好的計劃都是白費,因此他成立了考成總署,自己親任署長,專門審查各部的績效成績。
按說雙管齊下。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
但這世上應該地事情多了。真正能遂願地卻沒有幾個。事情一旦啟動。重重可預估、不可預估地風險都會層出不窮。到底是功敗垂成還是功成名就。現在完全是未可知。
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就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至於結果怎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吧。
懷著惴惴地心情。秦雷把清河大學堂地師生送上了朝堂。來不及繼續為他們地前途擔心。他便馬不停蹄地離京。率領著新組建地第一軍。踏上了巡視全國地旅程。
除了遍覽民情。收集第一手資料當作決策參考外。更重要地目地是穩定半年來日趨混亂地局勢。併為接來下大刀闊斧地改革變法造勢。
每到一地。秦雷都會接見當地士紳望族。向他們闡明既得利益不受損失地大原則。並承諾將保護私有財產寫入大秦律之中。給惶惶不安中地地主老財們吃了顆大大地定心丸。
他還會走訪鄉里百姓,悉心的關懷民生如何,吃穿用度的缺口有多大。並不厭其煩的向他們宣告。朝廷將不再按丁徵稅,而是改為按照田畝計量。
告訴他們朝廷將從天佑二年春天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重新丈量土地,全國的田主都按自己的田畝數繳稅。以後每三年丈量一次,以確保課稅數量的準確性。
還告訴他們,除了朝廷徵收的田稅與徭役之外,將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向百姓收取任何名目的苛捐雜稅。其實還有更重要地改革,但他擔心百姓一時不能理解,便暫時未說。可就這寥寥數語便已是大快人心,讓飽經苦難的老百姓重新有了盼頭。
可能有人要問了,秦雷按畝徵稅,對那些地少甚至無地的貧農佃戶來說,當然好的不能再好,可那些家有良田千百頃的富戶們樂意嗎?他們當然在這件事上吃了虧,但秦雷向他們許諾,將對公眾發行不定向國債,也就是說那年利八厘的長期債券,不再只是歸屬於特定物件的盛宴,那些實力不夠強勁的中小富戶也同樣可以在其中分一杯羹了。
債券發行半年來,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皇家對李家和文官集團接連地壓倒性勝利,讓人們終於認清形勢,明白皇家興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朝廷信用作擔保,用武成王在復興衙門份額作抵押,靠每年的國庫收入償還的高息債券,在秦國上下眼中,無異於下蛋金雞一般!想想吧,高額的回報,只要國家還在就有效的超強穩定性,即是放在今天也會讓人趨之若鶩,更何況投資手段匱乏的千年以前呢。
能得到王爺這個承諾,富戶們發現一進一出之間,還是大大有得賺,甚至有人暗暗盤算著,把家裡的田地賣出一些,兌換成現銀去買。比起靠天吃飯還經常招人眼紅地土地,這些旱澇保收、且可以悶聲發大財地債券。自然更加招人喜歡。
既然大家都滿意,富戶們也不會再去計較那些多交的田租…何況王爺許諾地二十稅一也著實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安撫民間的同時,秦雷當然不會忘記各地的軍隊,每到一地,他都會檢閱駐軍。向中高階軍官宣佈改革不涉及部隊、穩定壓倒一切,向普通官兵宣佈提高軍隊待遇,爭取在三年內讓全軍官兵收入翻番,五年內全部達到或超過第一軍現在地水平。
有了這樣的表態,氣氛想不融洽都難。高階軍官們也自此沒了二心,他們又給不起更高的待遇,憑什麼要求手下跟王爺對著幹?
縱觀秦雷一路行來,無論是對富戶、對百姓、還是對官兵,他很少說些為大秦你要犧牲一下之類的屁話。而是隨時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