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奪食。可以說,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有著無限的風光,更有險峰在前。
一不留神,企業改制試點的執行者,就會被僵化的體質,守舊的群體碰到頭破血流。這頓午餐很豐盛,東方董事長似乎每每花錢消費過後,就把不愉快拋諸腦後,轉眼間談笑風生。
午餐不喝酒,這個是東方怡定下的規矩,鄧公子也只是吃得豐盛。滿桌子的佳餚,倒是有大半,被胃口超好的鄧副經理拿下,兩個女人很欽佩小男人的食量。
按照東方董事長的說法:“你是我見過最能吃的人!”
鄧華有點尷尬,不就是飯量大點麼,又沒有限額,沒必要掛在嘴上吧!尷尬歸尷尬,絲毫不能影響鄧公子的食慾,民以食為天,鄧副經理才不會因為女人的眼神,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三個人在飯店大快朵頤,市手扶拖拉機廠一干人等,一直在等待東方董事長的光臨。說實話,幾位廠領導並沒有把一個新婆婆當回事,這些年清遠市折騰來折騰去的,沒少成立各種名目的公司部門。
成立這些牌牌,無非是變相從企業手裡撈錢,像清遠市這樣的不發達城市來說,財政永遠是緊張的。因此,各企事業單位除正常稅收上繳外,總是要被揩油,這已經是不成文的慣例。
眼下是廠長負責制,吳永洲廠長不停看錶,老吳是六十年代大學生,那時候的大學生金貴得很!吳永洲是機械專業的佼佼者,在學生時代就不斷搞些革新發明,也因此被市手扶拖拉機廠的前身,機械製造廠當成是寶貝,請到廠裡擔任技術革新負責人。
吳永洲的確才華橫溢,畢業到市手扶拖拉機廠第二年,就被提拔為車間副主任,主管新產品研發。可惜的是,老吳生不逢時,第三年紅色年代來到了,老吳被打成白專典型,臭老九!
後來,更是因為某些牢騷話,被打成右派,如果不是當年的老書記和一幫老幹部保他,搞不好就要成為現行反革命!蹉跎了十四年之久,一直到1980年,吳永洲才從下面的勞教單位回到廠子裡。
當年意氣風發的小夥,轉眼間變成早生華髮的中年人,二十年前領先一步的東西,全都不復存在。臨危受命。擔任機械製造廠技術副廠長的吳永洲,組織廠裡的技術力量攻關,開發出適合江南水鄉的產品。
1984年,機械製造廠正式更名市手扶拖拉機廠,吳永洲成為第一任群眾選舉出來的廠長,一直到今天。十年來,市手扶拖拉機廠創下無數的輝煌業績,給清遠市賺取大把收入,成為清遠市有名的利稅大戶。
只是這幾年,隨著糧食價格增長乏力,農民對生產資料的投資逐年減少,市手扶拖拉機廠的產品,原本皇帝女兒不愁嫁,現在卻成為滯銷貨。
第548章 吳永洲
對市手扶拖拉機廠打擊最大的,是各地鄉鎮企業風起雲湧,仿製、組裝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根本沒有難度,使得成本超高的市手扶拖拉機廠正品貨,幾乎失去全部市場。
其實不只是市手扶拖拉機廠面臨如此困境,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隨著鄉鎮企業崛起,各地集體乃至國營企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對於鄉鎮企業來說,他們輕裝上陣,沒有任何包袱,甚至很多家庭作坊式的企業,連稅收都沒有。
對於那些年收入不足一百元的農民來說,投身鄉鎮企業,每個月賺取幾十塊錢已經是巨大的變化。加之沒有離退休人員的沉重包袱,更沒有研發產品的費用,幾乎所有的利潤沒有一點負擔。
面對如此的競爭對手,不要說市手扶拖拉機廠,換做任何一個企業,也根本沒有辦法競爭,雙方根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一個揹負幾百斤包袱,一個輕手利腳上陣,這比賽怎麼跑?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困境,吳永洲並不認為一個全新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就能幫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