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後,李老二一家拿著隊長給的介紹信,離開了生產隊。
這也是他們生產隊裡,第一個一家人都出去幹活的人家。
這也讓不少人動了一起出去幹活的心思。
而楊繼東家的房子終於在九月開始動工了,本來是去年年底要修的,可因為天不好,加上楊繼東一直沒寄錢回來,這事兒就沒提。
現在秋收剛過,這不,大夥兒也挺閒,就過來幫忙了。
楊繼西他們沒去。
楊繼北他們家已經搬到了小溪溝上面的新家了,福寶過來得次數也更多,幾個孩子整天快快樂樂的,有時候也會吵架,鬧矛盾,但是第二天又好了。
因為建房,所以楊老漢和楊老婆子他們暫時沒地方住,便分別住進了楊繼北和楊繼南家。
一家住一個老人帶著孩子。
好在都忙著新房子的事兒,楊老漢他們也沒有折騰。
十一月底,房子建成了。
倒也沒用磚,就是普通的木房,但房子大,瞧著也好看,楊老漢他們還辦了新房酒。
楊繼西他們也過去隨了禮,不多不少,和外人的禮是差不多的。
飯菜一般,但大夥兒都在看房子,楊老漢和楊老婆子腰板挺得直直的,楊姑婆也來了。
她看著面前的新房子,心裡有些不得勁兒,晚上自然在這邊歇下了,順帶埋怨了二人一番。
「之前我問你們繼東他們在哪裡幹活兒,你們硬是不說,可後來繼東回來就帶了那麼多人走,也不通知我們一聲。」
楊姑婆的話讓楊老婆子笑了笑,「你們都是吃工人飯的,我們咋好意思打攪你們呢。」
最後楊姑婆家還是湊齊了錢,把老大送進了廠裡幹活兒。
楊姑婆憋屈得很,又去纏楊大奶奶,楊大奶奶只說在沿海乾,至於在哪裡並沒有說。
於是楊姑婆回家就把老二和老三兩口子趕去了沿海,總歸到了那地兒肯定能找到活兒做。
孩子們就留在家裡她和老頭子照看。
這倒是讓兩個兒子兒媳婦覺得不錯,找他們隊長開了介紹信就往車站去,結果在車站碰見回來的楊繼康。
楊繼康得知他們要去沿海,就給他們說了一個位置,讓他們去那邊找活兒做。
楊繼康回村的訊息很快也傳開了,但是他還是和沒離開的時候差不多的打扮。
「你咋沒穿喇叭褲呢?」
有人問。
楊繼康剛吃了飯,這會兒就被好些人圍著說話,「不習慣穿,也不適合,我還是喜歡我媳婦兒給我做的褲子。」
聞言康嫂臉一紅。
孫桂芳也掩嘴一笑。
「要說我,還是這樣好看,繼東上次回來,頭髮搞那麼高,褲子緊巴巴的,一點都不好,」一老漢一臉嫌棄。
「那也不能這麼說,我兒子就靠著那喇叭褲娶了媳婦兒呢,」也有人維護了楊繼東一把。
楊老漢坐在一旁聞言笑了笑,「要我說啊,甭管穿啥衣服,只要把錢帶回家就行了。」
「這是道理,繼康啊,你去年過年都沒回來,滿打滿算也差不多快兩年了,可找大錢了?」
「是啊,你跟咱們說說,我們也想出去呢。」
楊繼康把外面的活兒大概說了說,「大多數還是要年輕人,因為教得快,腦子也轉得快,手腳麻利,一個月最多的能拿三十多塊錢,最少的也是二十出頭,但也說句實話,累。」
「和地裡幹活兒不一樣的累,也會遭人欺負,但老鄉多的情況,也不會太過分,所以說有好有壞,我這次回來是想把房子重修,家裡孩子多,也漸漸長大了。」
就像石頭,今年都十六歲了,他的房間就有些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