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為公司主要從事競賽飛機的研製,P35方案的氣動設計缺陷一直等到月22日時被公司趕出來的羅伯特…魯澤爾加入了公司才使得當時的方案看起來更像尤其是上置發動機而垂尾置於發動機與機身之間的設計就是他設計出來的,既節約空間又強化了發動機與機身的連線。
同年6月5日修改完成後的計劃再次提交德國航空部,而設計方案則因為不列顛空戰的失利而得到了重視,正是軍方編號後來又改為用來掩蓋該專案的真實目的。就在第一枚的製造。從那時開始進行了超過30次的發射試驗,可是失敗率超過了的制導系統和機身相容性不好,而且機身強度也不過關,甚至連發射架都有設計缺陷,唯一的好訊息就是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625公里/h,射程225公里。
原本按照歷史,一直到1943年夏制導系統與機身的相容問題才會解決,可是歷史因為劉七發生了不大不小的偏差。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原本馮…布勞恩打算根據劉七提供的記憶金屬開發一個專門的對地攻擊導彈,但設計一個全新的導彈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是說完成就完成的。然而,一天馮…布勞恩和多恩伯格在實驗室裡時收到了一份檔案,上面提到了一種編號為的無人靶機要送往佩內明德進行研發,馮…布勞恩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機會。在馮…布勞恩的催促下多恩伯格很快的批覆了檔案,而馮…布勞恩則立刻趕往柏林,找施佩勒元帥要去了。
找到了施佩勒元帥後,馮…布勞恩才知道的真實編號是正在研究中和A…4火箭類的的飛彈,而且施佩勒元帥也很快批准了馮…布勞恩的請求,但是並沒有這麼簡單公司的人拒絕將交給他。原因很簡單,因為馮…布勞恩是黨衛軍的人,黨衛軍和空軍那是相當的成問題就是空軍的秘密武器,而且在專案得到航空部的支援時他們都被戈林要求拒絕向陸軍的人透露任何有關的任何資料。後來,馮…布勞恩還是靠著施佩勒元帥電報才有了進展,不過對方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幫助他們解決的制導系統和機身的相容問題才可以把交給他。
當對方提出要求後,馮…布勞恩頓時就樂了:‘在行家面前舞刀弄槍,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馮…布勞恩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隨後就要求他們把所有攜帶的試驗型(裝備型號後面在跟個V就是試驗型)送進工廠,而他自己則往倉庫走去。很快,一枚豎立著的A…4出現在了公司的人的面前。那巨大的體型讓他們感到一陣強烈的壓迫感。原本火箭在進行運輸時都是要躺著並由專門的拖車拖拽進行運輸的,但是剛才公司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