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多謝陳將軍!”
他心中有了一個粗略的攻城方案。
天黑前,浮橋製作完成,用長長的木筏一個接著一個連線而成,長約百丈,但還沒有放進水中,士兵們會豎著放入水中,固定一端後,整個浮橋就會順著水流橫過去,正好搭在河對岸,如果浮橋上再站數十名士兵,就能直接跳上對岸。
這是一種渡河搶灘的好辦法,有點像巢車,一旦巢車靠近城牆,頂上事先站著計程車兵就能直接衝上城頭。
但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叫做寧長勿短,浮橋寧可比河的寬度長,就算斜著搭上對岸也可以,就怕短,短了就會被河水又衝回來了。
還有一個細節叫做弓箭洗地,必須要用弓箭把對岸的敵軍壓制住,給自己的衝鋒士兵創造上岸的機會。
夜色中,對岸出現了千餘名士兵,他們也意識到唐軍要在夜間渡河了,他們也開始在岸邊進行部署,企圖阻擊唐軍渡河。
李鄴一聲令下,一千名重弩士兵奔跑上前,舉起大黃弩向對岸發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對岸。
著名的大黃弩有兩種,一種是守城大黃弩,那種需要幾個人一起配合,二十石的力量才能離拉開弓弦,射程達一千二百步,可以和床弩一拼。
還有一種是雙人大黃弩,十石弩,需要兩個人躺下一起腳蹬,所以又叫蹶張弩,射程達七八百步。
襄陽軍械所對雙人弩進行了改良,重新啟用漢朝的杞弦鐵鉤,簡稱為上弩器,可以大大減輕力量,五石單兵強弩就出現了。
實際上,它只是沿用了大黃弩這個名稱,和漢朝的大黃弩關係不大,它的弓背寬大,更像宋朝的神臂弩。
別看只有五石,但殺傷射程高達五百步,對力量要求很高,能單兵開五石弩的人絕對不多,河隴軍只有三千人,叫做重弩軍,
當然,弩的種類有很多,標準步兵的擘張弩,騎兵的角弓弩,還有邊軍的摧山弩、靜塞弩、絞車弩、兩弓弩、車弩等等。
唐軍重弩士兵的箭矢如雨點般向對岸射去,黑暗中,對岸的吐蕃軍措不及防,紛紛中箭倒下,其他吐蕃士兵連忙趴下,躲避唐軍的箭矢。
南霽雲大喊一聲,“放橋!”
浮橋上事先上了一百名士兵,最前面是二十名重甲步兵,趴在浮橋上,後面便是鷹揚郎將辛鄺率領的八十名精銳步兵,也趴在浮橋上,另外還有幾名工匠,需要他們固定浮橋。
辛鄺是辛雲京的二弟,在保衛金城的戰役中表現出色,被提升為鷹揚郎將,是南霽雲的左膀右臂。
士兵鬆手,浮橋立刻順水向河中心流去,浮橋的木筏和木筏之間用長木連線,保證浮橋的腰部很硬,不會被水流衝成弧形,而是以直線的形式向對岸靠攏。
當浮橋頂住對岸的一瞬間,二十名重甲步兵一躍而起,奔上了對岸,寒光閃動,將阻攔他們的十幾名吐蕃士兵殺死,開始迅速列隊。
這時,幾名工匠緊緊拉住了繩索,讓浮橋穩定下來,辛鄺也率領八十名士兵爬起身向岸上衝去。
上千名吐蕃士兵如潮水般湧來,和百名唐軍激戰。
幾名工匠已經固定好了浮橋,浮橋上,數千唐軍在南霽雲的率領下,開始源源不斷向對岸奔去。
儘管百名唐軍付出四十餘人陣亡的代價,但他們最終頂住了上千吐蕃士兵瘋狂的衝擊,保住了浮橋沒有被吐蕃軍破壞。
很快,當越來越多唐軍加入戰鬥,戰場上的形勢開始迅速逆轉,吐蕃軍死傷慘重。
吐蕃千夫長見大勢已去,大喊幾聲,帶著剩下的數百名士兵向遠處的大斗城逃去。
“嗚——”
唐軍號角聲吹響,除了騎兵之外,所有唐軍步兵開始列隊過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