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拐角處,偶遇一工商銀行取款機,和老家縣城唯一的工行取款機的位置和環境極其相似,想起了每次和老媽路過那裡,老媽都會說“看,你和姐姐們打的錢,我和你爸都是在這裡取的”。
每次都會說,無一例外!
記憶中,取款機走進我的生活,是從大學時代開始。
那時候每個學期只有1000元生活費,還包括往返回家的路費。除了離家的時身上留數十元現金,剩下的錢都存在銀行裡。
存摺爸媽管,卡我拿著,臨走時老媽千萬叮囑一定要儲存好銀行卡,不夠用就寫信來,這頭爸媽再存過來。
每次我在取款機前,首先檢視餘額,然後計算著來,分期取,省著花。
只有大四最後一個學期超出了預支,因為面試找工作,想買一套像樣的衣服,看好的要180元。再到取款機前,牢記在心的卡餘額多了200元。
取款機那頭的銀行櫃檯,我似乎看到了爸媽的身影……
不知道老媽這是第幾次清點,那些都是五元十元五十元面額的鈔票,無誤後,遞給老爸,老爸再數一遍,再遞給收銀員,填單好之後,老媽最後一次確認卡號和金額正確與否……
工作第一年在湖北,除了1厘米寬的工資條的基本工資打進銀行賬戶,績效獎和加班費等全是現金,我把現金存起來,銀行卡在爸媽那頭。
我不再關心賬戶餘額是多少,每次存取錢的時候,簡單看看存摺流水,爸媽那頭的取款機,幾乎沒有動靜。
後來碾轉到了海南,而後就成家了。身上只有老爸戶名的銀行卡號,逢年過節和父母的生日,或者家裡辦點事,才會給父母盡點心意。
取款機那邊,爸媽總是有表達不完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老爸感嘆,年輕的時候給我們姐妹三人花錢等於是存錢,現在取款機發利息了。
老媽在一旁打補丁,哪個銀行的利息有這麼高?
某一年暑假在老家,和老媽逛街路過工商銀行取款機那裡,老媽有準備帶了銀行卡在身上,她從隨身小包最隱藏的格子裡,拉開拉鍊,褪去一張古董級別的手帕,再開啟一層紅綢布,最後把工商銀行卡專用塑膠卡套取出,把卡遞給我,要我檢視他們的“驕傲”。
老媽滿臉的幸福,“我和你爸好過呢,兩個人農保每個月還有300多,買米麵吃不完”。然後悄悄給我說,“你們買房啥的,不夠給媽說”。
我內心有一瞬間的笑侃,老媽並不知道三亞的房價呀。
正如老媽的操心,我們姐妹三人陸續在各自工作的城市買房了,老爸老媽從取款機陸續把錢取出來,硬塞給我們花,老爸拍拍胸膛,“我現在每個月掙的錢,和你媽用不完!”
——其實,與其說給我們花,還不如說給我們保管,順便再算點利息,姐說,也好。
當然,我們依然按月給爸媽盡點孝心,老爸老媽又開始“新一輪”關心取款機裡卡的餘額。
某一天微信影片,我給爸媽建議,可以每個月給他們微信轉賬。
老爸說,“算了,算了,那些付款的二維碼花裡胡哨的,我一個也看不懂,都一個樣,要是付款錯了划不來!”
老媽悄悄說,“別,別,別!轉了微信錢就在你爸手機裡,還是我管錢你們放心點”。
今年新冠疫情非常時期,不打算回家陪爸媽過春節,至於讓他們去取款機檢視有多少錢,得看我手機銀行餘額說話,不過爸媽已經不在乎這個了。
春節時,再路過熟悉的取款機前,爸媽肯定會有失落感,他們在乎的是,今年孩子們都沒有回來過年!
這個春節,還得靠取款機,替我表達對爸媽的心意。
事實上,很多年來,取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