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時候,”
深鞠躬的近衛繼續說道。
“承蒙陛下告訴我,不管後果是好是壞,我必須與陛下共同分擔。現在,如果皇上有令……”
提及此,近衛文麿甚至感情衝動地哽咽起來。
“我願為陛下效勞,萬死不辭。”
“那,辛苦愛卿了!”
待近衛文麿一走,安藤又來見天皇。裕仁轉身滿意地對這位宮內大臣說道。
“這回他似乎很堅決。”
這一天,天空中陰雲密佈,日本駐南京大使谷正之就收到一封電報,通知他近衛公爵即將抵達:
“天皇陛下極其渴望儘早結束戰爭。如果敵對行動繼續延長,只能加深交戰國國內億萬無辜人民的無比痛苦。天皇對此深為關切。然而,如英美堅持要求無條件投降,為維護帝國名譽及祖國生存,日本將被迫全力戰鬥到底,這隻能引起繼續流血,使日本遺憾萬分。因此,帝國政府出於對人類幸福的真誠關懷,希望早日談判,使和平得以恢復。為此,近衛公將攜陛下親筆信前往莫斯科,請蘇聯政府為此行提供方便。”
對於使華三年的谷正之來說,他對中國人是深有了解的。他不相信這種行動能產生什麼好結果。除非中國能夠得到比他們在戰場上所能得到的更多好處,否則他們根本就不會想停戰,而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得更加善於利用時局獲得取更多的利益。
現在,中國一方面同德國保持友好關係,一方面從美國那裡拿著鉅額援助,另一方面,還能接收日本流血奪取的東南亞以及遠東的佔領區,那麼為什麼現在他們就會對結束“日中衝突”有興趣呢?
不過雖是如此,他當天還是按照東京的吩咐,給行政院打電話要求約見汪精衛時,他的估計得到了證實。因為需要主持全國工作的關係,作為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現在忙得很,根本沒有時間接見他,只是派出他的幕僚陶希聖與他進行會面。
在與陶希聖的會面中,谷正之發現,即便是像這位對日本還算友好的“朋友”,也一樣不肯合作。在整個會談之中,谷正之一直試圖讓他立刻同意近衛來訪,他卻彬彬有禮地避而不答。
“現在,我國政府蔣主席,正在開普敦與美英開會,若是在這時,我國同意近衛公訪問中國,那麼,無疑將會令我國外交陷入大不利之局!”
陶希聖直截了當的回答道。
“這實非陶某所能答應,不過,陶某保證,一定會將貴國的希望轉告與汪先生!”
因為早年曾流亡日本的關係,對於日本人,陶希聖並不像許多人那樣一味的排斥,但是他能做的也僅僅只是做一個傳聲筒,在整個會談過程中最多也只是說,至少要幾天後才能答覆。
“陶先生,中日兩國畢竟是亞洲千年之鄰,還請陶先生念及往日之舊,物必幫忙!”
又一次,谷正之鄭重其事的請求道,他深作為汪系中的重要成員,其對汪精衛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而瞭解中國政局的他同樣也知道,南京的政治局表面上是蔣汪合作,實際上卻又是蔣汪對抗。
“陶先生,請您相信我們的誠意,於目前而言,雖說中**隊於滿……”
脫出而出“滿洲”時,谷正之又急忙改口道。
“於東北,於南洋,雖說進展順利,但是,陶先生,最終科,軍隊在軍事上的勝利所成就的卻是將軍們的功勳,而世人誰又能看到那些幕後英雄們的勞苦功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