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董卓聽聞司馬鏡竟一舉擊潰並剿滅了白波軍,心中在欣喜之餘,不禁對司馬鏡萌生出深深之忌憚意。
他旋即召集眾謀士共商大計。謀士們齊聚一堂,個個神色凝重。吳用立在一側,雖深知董卓之心思,但其面容依舊平靜如水,然內心卻已焦急似火,思忖著如何方能讓董卓打消對司馬鏡之猜忌。
董卓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司馬鏡此番戰功赫赫,諸位有何高見?”
主張拉攏者拱手道:“太師,司馬鏡英勇非凡,戰無不勝,若能為太師所用,必為太師之左膀右臂,成就大業指日可待。如今局勢動盪,正是廣納賢才之際,太師當以寬宏之姿招攬,使其為太師效犬馬之勞。”
建議打壓者則諫言:“此人戰功卓絕,威名遠揚,恐日後難以馴服,當未雨綢繆,早作防範。功高震主,不可不防,太師當慎之又慎!”
又有謀士進言:“太師,司馬鏡之勢力漸壯,若不加以遏制,恐成心腹之患。”
此時另一位謀士反駁道:“此言差矣!若此時打壓司馬鏡,必寒眾將士之心,日後誰還願為太師出生入死?”
在一場激烈之論後,房間內陷入短暫之沉默,眾人皆絞盡腦汁思索萬全之策。
終於,吳用輕輕咳嗽一聲,打破寂靜,緩聲道:“太師,司馬鏡此次立不世之功……。依在下之見,可將其調任隴西郡,命其鎮守,以抵禦西涼之馬騰和韓遂諸輩。
如此,既能用其勇略,又能控其行止,令其為太師盡心竭力。隴西郡乃要害之地,司馬鏡若能守住,亦是太師之福澤。”
李儒接著言道:“吳軍師所言在理,不過司馬鏡若至隴西郡,尚需派人暗中監視,以防生變。”
董卓微微頷首,說道:“嗯,李儒所言甚是。”
吳用又道:“太師英明。那這監視之人,亦需仔細甄選,既要忠心不二,又要機敏聰慧。”
這時有謀士提議:“不如遣心腹之人,暗中窺探司馬鏡一舉一動。”
眾人紛紛附和。
吳用話音剛落,李儒等謀士紛紛表示贊同,皆言此計甚妙,兩全其美。於是,董卓點頭應允,並即刻下令讓司馬鏡帶領本部兵馬離開河東郡,前往隴西郡鎮守。
然而,新的難題隨之浮現——誰來接替司馬鏡駐守河東郡?此乃棘手之難題,引發眾人激烈之爭辯。
有人提議派遣經驗豐富之徐榮前往;有人則認為年輕英勇之將領更為合適。
主張派徐榮之謀士說道:“徐榮久經沙場,經驗豐富,定能穩住河東局勢,保一方安寧。”
支援年輕將領之謀士反駁道:“徐榮雖經驗富足,但已暮氣沉沉。年輕將領朝氣蓬勃,有衝勁,能開拓全新局面……。”
眾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幾經斟酌,最終決定派遣西涼軍中猛將張憲前往河東郡。
隨著這一系列決策之敲定,局勢看似漸趨明朗,實則更大之挑戰即將降臨……。
司馬鏡接到調令,瞬間明瞭董卓對自己的猜忌。他緊緊握拳,暗自嘆息,然面色依舊沉靜,不動聲色,只能順從地準備啟程前往隴西郡。
為保家眷周全,司馬鏡攜家眷同行,其中有扈三娘、碧瑤、綺夢、貂蟬四名侍妾。一路上,他率領本部三萬西涼鐵騎浩浩蕩蕩奔赴右扶風。
臨行前夕,夜色如墨,司馬鏡悄然秘密召集了河東郡的親信。在昏黃搖曳的燭光下,他神色肅穆,目光堅毅,壓低聲音鄭重叮囑道:“董卓如今對我心存疑忌,我走之後,你們務必謹言慎行,切勿露出絲毫破綻,務必穩住河東局勢,耐心等待時機。”
張憲到河東郡後,表面依董卓之令行事,實則暗中精心維護司馬鏡在此地的根基。他故意做出急於樹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