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是好大的兩條船,唉,能看上一眼就好了。”
這句話,慈安只是隨口感慨,並沒有真正放在心上,然而慈禧心,卻是波瀾起伏。
太后說是“以天下養”,又“垂簾聽政”,大柄在手,掌萬千人生死禍福,但是,她們再金尊玉貴,再權焰炙天,也是“金絲籠裡的囚犯”,基本沒有行動的自由,甚至可以說沒有真正的人身自由。
因為她們是女人。
在皇帝成年之前,她們走出北京城的唯一的機會,就是今年下半年,宗的寢陵定陵落成,舉行奉安大典,她們作為宗的遺孀,謁陵與禮。
皇帝親政之後,為示天下以“純孝”,許會奉兩宮皇太后鑾駕,巡幸兩次熱河行宮?
剩下的出京的機會,就是預先看一看身後事——巡視自己的陵寢工程了。
說到行走的自在,最尊貴的皇太后,比不上最普通的村女。
和大多數後宮嬪妃不同,慈禧少年時候也算走南闖北,這種前後之間過於明顯的落差,會讓她感受到更多的無奈、煩躁、痛苦,這些,在原時空,未必不對她的行為方式產生負面的影響。
這是慈禧為什麼對頤和園的山水如此心心念唸的重要原因。
如果兩隻大船到埠,真能以“巡閱”的名義走上一遭,對慈禧而言,確是有著常人很難想象的重大意義的。
何況,她這輩,既沒有看過這麼大的船。也沒有看過無邊無際的大海。
更何況。“巡閱”的是“海軍”。她還不曉得大清國未來的“海軍”是什麼樣,想來,旌旗招展,軍刺如林,甲冑鮮明,吼聲如雷!然後,會有無數鐵血漢齊刷刷地向她行禮——那是何等況味?
想到這些,她便不由渾身微慄。掌心出汗。
對了,還有那些她怎麼想象不出來是什麼模樣的巨炮——怎麼可能一炮就把一隻好大的船打得粉碎呢?
年輕時候的慈禧,並不缺乏對於世界的好奇心,接受新鮮事物,也遠比年老時候容易,但長時間關在一個四方天裡,不和外界進行直接的接觸,是人就會變遲鈍,甚至變傻,慈禧亦不能例外。
退朝之後。慈禧一直在心裡盤算這件事情。
難得他那一句“到時候臣等具折奉請兩宮皇太后巡閱”——不知道打破了多少規矩禁忌!
可是,萬一。這個傢伙只是隨口敷衍呢?
慈禧反覆想了又想,覺得對關卓凡的意向並無足夠把握。這個事既然是慈安挑起來的,就要著落在她身上,讓她出面,在關卓凡那裡敲磚釘腳,不容這個傢伙悔賴。
她算了算時間,征伐日本之前,恐怕是不大可能趕得及“巡閱”的,關卓凡說過,兵艦一到,即行出征。而太后出巡,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要做很多的準備,何況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更何況是“閱軍”這種史無前例的事情?
這一段日,軍機處和他本人必然要全力籌備徵日事宜,是沒有精力時間來管她“巡閱”的事情的。
那麼,打完日本之後呢?
他說過打日本“最多三個月便見分曉”,那麼就是說,今年之內一定班師凱旋——慈禧興奮起來:打了勝仗,“閱軍”就多了一層“慰勞將士”的意味,愈加光明正大,腹誹的人嘴上也不好說什麼了!而且更加地榮耀光鮮,更加地有意思!
慈禧被自己的念頭弄得渾身燥熱,想著傳午膳的時候,就要攛掇慈安,在關卓凡那裡“敲磚釘腳”。
兩宮的午膳在長春宮傳。先陪著小皇帝用過了膳,慈安又絮絮地叮囑了幾句,慈禧說的則是“不許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