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渠良說,這是三水唯一一家打鐵鋪,而且還是官方指定的。但張放看了一圈,卻沒見到幾個工匠,陳列架上也沒有多少成品,只有寥寥數件鏟、鈀等農具,刀劍兵器一件沒有,不知是沒人訂購還是禁止鍛造兵器。
張放有限的歷史知識告訴他,無論那朝那代,都是禁止製造、買賣兵器的,端看管理的松與嚴而已。對於這一點,方才已向渠良探問過,得到的回答是,若是在別處郡縣,什麼樣的銅鐵器都買不到,只能向官寺申報領取,但在屬國,卻是可以。不過有規定,只能鍛造一些切肉的尺刀(短刃)或匕首,若要制箭鏃或長刀,須向官寺報備,否則工匠不會接單。
張放當時看了青琰一眼,表示能造小刀就行,弄得小姑娘莫明其妙。
正當眾人被爐膛的高溫烘得受不了,急急走到院中透氣之時,渠良陪同一個滿面煙火之色的老漢走過來,向張放施了一禮,道:“小郎君,這位便是此地掌爐,但有所需,只管吩咐。”
那掌爐猛見張放形貌,不禁為之一呆,再看看他的衣著,表情驚疑不定,不覺放低姿態,恭敬道:“客人所需何物,但請示下,且看小店能否製做。”
張放點點頭,叫人從爐旁弄來半截黑炭,在石階上邊畫邊解說。
張放此行原想製做三件事物:箭鏃、飛刀及護心鏡。箭鏃是為韓駿所制,飛刀則是專為青琰量身訂製,而護心鏡,自然就是自己專用。保護自己,打擊敵人,永遠都是戰鬥的不二法門。
箭鏃因為要報備官寺,只得放棄,飛刀則在尺刀的規格內,問題不大,這一點,從掌爐臉上表情可以看出來。但當張放畫到護心鏡時,那掌爐卻是臉色倏變,倉皇后退數步,死死盯住張放,眼裡滿是驚懼及警惕,最後扔下一句:“客人所需,小店技藝淺薄,實在做不來,恕罪,恕罪。”竟然就此轉身不顧而去。
弄得張放數人面面相覷,一時不明所以,但至少有一點很明顯,人家不接這單生意了。
眾人掃興而出,張放甩甩頭,道:“算了,走,咱們買糧去。”
說到糧食,眾人的臉色才好看多了,當下由渠良引路,前往糧店。
這一次,人手充足,張放便放開手腳,大肆採購,不但買米買肉,甚至還買了幾隻活羊,以便需要時再宰殺。不過,看青琰歡喜地逗弄群羊的模樣,只怕到時下刀會有阻力。
米麵肉醬裝滿兩輛轆車,還趕著幾隻綿羊,總共花掉不過半斤黃金,約佔張放目下身家財富的十分之一。按漢朝一斤黃金值一萬錢算,半斤黃金就是五千錢,其購買力,相當於後世三千元左右。三千元就能買那麼多東西,著實大出張放意料之外,主要是那羊便宜,若是放在後世,光是這幾隻羊,怕都不只三千元了。
雖然事沒辦成,但見識了這個時代的城池模樣,更見到了傳說中的匈奴人,還有西域胡人,大開眼界,滿載而歸,也值當了。
張放也好,韓氏兄弟也好,石牛渠良也好,全將在金壚的不快拋至腦後,開開心心往城門走去。準備趕在申時(約下午四點)以前,緊趕一程,回到青溪聚。
就在張放一行將到城門之時,忽聞身後傳來厲喝:“前面幾個人站住。”
正在城門處等候出城的百姓皆愕然回首,張放等人也很自然停下腳步,回頭看是怎麼回事。不曾想,後面忽啦一下,圍上七八人,均是手持長短刀,身著制式皂服的佐吏。
為首一人,身材中等,其貌不揚,但眼神很兇,手持長刀戟指張放,扭頭對身側一人道:“可看清楚了,是否這些人?”
旁側一個小廝模樣的年輕人連連點頭:“正是。”
韓氏兄弟、青琰等人都驚疑不定地看著那小廝,滿面困惑。只有張放認出這小廝是誰。
因為前世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