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之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之沚。
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溯游就是順流而下;從是追尋;湄和涘這裡都指水邊;坻和沚指水中的沙洲;長、躋、右分別指道路漫長、險峻、曲折。
《蒹葭》頗似《關雎》,都是寫心上人求之而不得的感觸。不同的是,《關雎》直抒胸臆,而《蒹葭》則顯得更有意味。在詩人的現實中,道阻且長,伊人難尋;他不得不溯游從之,卻發現恍然間她在水中央悄然而立,似幻還真。朝思暮想的她仿若觸手可及,但卻永遠不能擁她入懷。
寫下這首詩的少年心中的苦楚並未被直白灑脫的詩句所掩蓋。這裡不得不佩服王老先生眼光之準。他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句和《蒹葭》意頗近之,是相當有道理的。但是灑落只是表象。細想一下那似近實遠、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意象,就可以知道詩人的失落和痛苦,比之只是〃離恨苦〃的〃望盡天涯路〃,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和那永不可及的愛情,已經被少年無盡的情思深鎖在心,像琥珀一樣成為永恆。
鵲踏枝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預計彩箋兼尺素。天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少年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仁宗時官至宰相。死後諡元獻,也稱晏元獻。他是北宋初年的重要詞人,歐陽修、范仲淹都是其門下弟子或者幕僚。晏殊一生安逸富貴,因此其詞典雅雍容,溫潤秀潔,自成一格。
在晏殊的詞裡,這首詞算得上他的得意之作。〃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一句堪稱絕唱。而同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惆悵,《蒹葭》讓人對少年的思慕之情感觸不已,而晏殊的詞卻把人強烈的帶入到那種穿透心靈的悲傷中去。〃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個〃凋〃字寫盡心中那種無人可以傾訴的苦楚。天涯漫漫,伊人何處?〃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盡〃字,意境全出。西風遽起,獨上高樓,抬眼望去,彷彿蒼茫壯闊的天地之間只剩下這無法言說的悲傷,綿亙千年不絕。
《人間詞話》之二
【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的這段話,的確是深得其理。《人間詞話》賴以成名的數段話中,這一段毫無疑問要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這段話比喻貼切,佳句宛如渾然天成般鑲嵌其中,讓人稱絕。王老先生正是 〃成大學問者〃,說的這些話也正是他的切身感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境界說的是入門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從何開始。王國維最得意的學問在於史學、古文字學和美學。這幾門學問,千頭萬緒,典籍浩瀚如海,那種想要入門之前的彷徨、痛苦與渴求,用〃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比喻,實在是再貼切不過。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裡老王犯了一個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