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認為學習既要不間斷地努力,但又不能拔苗助長。
他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一定有事做,時刻記住它,但也不能違背規律人為地幫助它生長。不要學一個宋國人那樣,他擔心禾苗不長而一一拔高,疲倦回到家裡,對家裡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生長了。他兒子趕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其實天下不幫助禾苗生長的人是很少的。以為培養工作沒有益處而放棄不幹的,那是種莊稼而不鋤的懶漢;違背規律地去幫助它生長的就是拔苗的人。這種助長行為,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孟子以禾苗的自然生長來譬喻人在受教育過程中的發展,反對急躁冒進、急於求成。要求教學過程中遵循客觀規律,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巨人集團對中國企業發展貢獻之大,不是它一開始紅紅火火的那些年,而是它失敗後的這些年,它成了經營診斷學上一個繞不過去的典型案例,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獨有的視角:是什麼導致了巨人集團的衰落?
巨人大廈本應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的一個豐碑式的建築,結果卻成了一個擁有上億資產的龐大企業集團衰落的開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淺顯地歸納為投資的失誤。促成巨人失敗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但最關鍵的還是史玉柱本人主觀上沒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企業,“巨人”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面對一個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資本規模迅速擴大,真正成長成一個“巨人”時,企業的戰略規劃開始顯得越來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於戰略的嚴重失誤導致的。在沒有有效的環境分析、穩健的資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下,採取激進的擴張戰略是危險的。
巨人進入房地產行業,本身就是一種很偶然的行為,並不是出於戰略的考慮,透過對房地產行業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戰略計劃的一部分。回顧巨人大廈的建設,從目標,到樓層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這種目標不清晰的情況下,投入的資金卻越來越多,對於上億元這麼龐大的預算,巨人對資金的保障顯得過分自信,不夠謹慎。
巨人以做電腦軟體發家,後來又進入房地產,生物工程,每一次擴張的惟一理由都是短期的“高利潤”,而忽視了高利潤往往意味著高風險,並且一個產業的高利潤不可能保持很長時間,只要該產業沒有很高的壁壘,競爭者必然蜂擁而入,而巨人又缺乏在該產業的基本專業知識技能,沒有長期的規劃,產品研發;腦黃金的成功只是一個好主意加上成功營銷的戰術上的勝利,巨人對這一勝利明顯感到無所適從,管理層,營銷網路,生產系統都沒有做好準備,就這樣“腦黃金”的成功其實是替巨人揭開了瘡疤。“腦黃金”雖然火爆了一把,但究其根本,這只是一個很短期化的投資活動,不是一個在企業遠景框架下,基於市場需求樹立顧客心中位置的戰略擴張。這種“什麼賺就做什麼”缺乏大局觀的做法無疑是以企業的資本作為賭注的冒險行為。
許多民營企業難以做大,原因都可以歸結為企業規模的增長與管理機制,經營理念落後的矛盾。決策的集中化,短期化,不但使資源配置沒有效率,“近視”的戰略招致的巨大風險,而且極不利於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巨人的決策衝動而飄忽,決策過程幾乎完全是一個人的主觀構想,缺乏管理層和運營部門的溝通和反饋。面對迅速增長起來的資本規模和企業人員規模,巨人沒有針對它進行評估和整理,高估了企業的適應能力。巨人只看到了其擁有巨大資源,沒有看到整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