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配工商農業資源,透過綜合國力的恢復達到國泰民安之目的。儘管這番講演通篇沒有華麗的言辭,也沒有信誓旦旦的保證,但質樸的內容卻讓人們對德共的印象大為改觀,就連林恩也有很強烈的感覺:此人不僅今日,未來也將是自己的一個強力對手。
在通向權力巔峰的道路上,每一個對手其實都不容小覷。在第三位總統候選人、基督教聯盟的威利。施托克發言之後,自由民主黨候選人波多。雷特伯格最後一個登上發言席。這個黨派僅在德國中部贏得兩個地區的相對優勢,獲得國會33席,影響力遠不及復興黨、德共和基督教聯盟,然而雷特伯格的講演卻一鳴驚人。他推崇自由市場下的工業集中,強調德國必須全力恢復和擴大工業技術優勢,且集國家之力重建工業,以工業產品之技術優勢恢復並擴大貿易出口,用貿易增加來恢復國力、改善民生;他推崇德國政壇歷史上的傑出代表、鐵血宰相“俾斯麥”,暗示德國在未來若干年應首先韜光養晦,等到國力強盛之後,再以政治外交加上軍事威懾的手段收復丟失的領土;他推崇強國應有強勢的領袖和強勢的政策,哪怕是暫時陷入低谷,也絕不能放棄國體尊嚴。當雷特伯格的講演結束時,相當數量的議員起立鼓掌,掌聲的激烈程度和持續時間都遠遠超過了前面兩位競選者,但在現場負責監督的國際觀察員,尤其是來自法國和蘇聯的官員,臉上的表情都顯得異常嚴峻。
一輪講演之後,國會進入投票程式。經過緊張壓抑的等待,國際觀察員主席、瑞士人桑特公佈結果:雨果。霍斯特以46。8%的得票率居首,巴尼克爾和雷特伯格以28。1%和20。5%的得票率緊隨其後,規模龐大但組織並不足夠嚴密的基督教聯盟僅僅象徵性地獲得了4。6%的投票。
儘管以復興黨為後盾的林恩得票率擁有顯著優勢,可遺憾未過半的結果使得他無緣首輪登頂,按照競選規則,國會將於隔日舉行第二輪投票,而競選者還將有一個簡短的講話機會。可是就在當天夜裡,柏林城區接連發生了多起惡性縱火事件,被捕者自稱是德共支持者,縱火是為了發洩對西方世界和帝國勢力操縱投票結果的不滿,緊接著又有訊息傳出,受到第三帝國殘餘勢力支援的復興黨人意圖用“縱火案”再次栽贓嫁禍,從而利用公眾的惶恐和憤怒削弱德共候選人巴尼克爾的得票,擴大自己現有優勢。次日一早,柏林許多街口布告欄都被人貼上了傳單,這些傳單以激烈措辭抨擊了雨果。霍斯特作為起義指揮者藐視民眾生命的行徑,宣稱這樣的人一旦成為國家總統,必然會在政權穩固後清除異己,隨之走上重整軍備、武力擴張的危險道路。
柏林出現的異常不僅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國會大樓前,上千名驚愕憤慨的民眾喊著抵制戰爭、抵制獨裁的口號,試圖影響參加投票的議員們,然而在議員們入場之前,上百名前國防軍和防衛軍將領、軍官在馮。魏克斯元帥的帶領下列隊而至,他們既沒有攜帶武器,也沒有動用暴力,而是用他們的威信震懾“刁民”,而這一情形也對立場搖擺的議員們造成了意義深遠的影響。在投票前的講話中,最後一個出場的林恩祭出殺招,他直言德意志復興黨大可以調集十萬黨眾在柏林造勢施壓,但為了德國的獨立與和平,他們寧可受到誣陷以致失敗也不願葬送這來之不易的政治選舉機會,而如果第二輪投票仍不能分出勝負,他們不排除與德共聯合執政的可能……
1949年9月10日,德國,柏林。在第二輪國會投票中,復興黨推選的總統候選人雨果。霍斯特以51。7%的得票率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儘管蘇聯觀察員認為投票結果存在人為因素,但經過全體國際觀察員表決,最終判定這次投票結果有效,不滿30歲的霍斯特也由此成為了德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年輕的國家總統。在這之後,基督教聯盟的保守主義者威利。施托克被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