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從熊廷弼到了遼東之後,整軍經武,頗有成效,只是消耗軍餉有三百萬之巨,戶部缺口在一百二十萬兩,請陛下准許增加遼餉!”
方從哲說完,萬曆又沉默了半晌:“加吧,加吧,讓百姓苦點,總不能苦了將士吧!”
方從哲繼續說道:“陛下,自冬月以來,各地聚集京中饑民不下三萬人,每天都有增加,急需賑災;山東,河南,山西等地鬧了災荒,也需要賑濟;遼東的鎮江和寬甸等地的新募兵四散逃竄;浙江顯倭寇作亂,搶掠商船二十餘艘,殺戮百姓百餘人……”
這些人紛紛上奏,不過歸結起來都差不多,就是告訴萬曆,您老人家的天下已經千瘡百孔,民不聊生。
上奏了一個多時辰,到了最後萬曆乾脆都懶得開口了,太陽穴上的青筋忍不住崩起。
“不要說了,難道堂堂大明就沒有好訊息嗎?”
大傢伙面面相覷,全都不吱聲!
萬曆膩歪的擺擺手,無力的說道:“都下去吧!”
眾人正要跪安,這時候一直在床邊看著的陳矩突然笑道:“主子萬歲爺,也不是沒好訊息,奴婢剛剛就聽說在義州打了一個勝仗,砍了一百來顆腦袋!”
“一百來顆,不是老百姓的吧?”
陳矩慌忙跪倒:“啟稟主子萬歲爺,絕對不是,立下這個大功的是一個年輕的書生,似乎叫做張恪,他領著義民痛擊來犯韃子,砍了九十多顆人頭!”
一直躺在龍床上的萬曆聽到這話,突然掙扎著要坐起來,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哈哈哈,我大明不是無人啊,一定要重獎!”
第八十五章 天子一怒
萬曆靠著枕頭,勉強坐了起來,臉上還帶著欣慰的笑容。
“好啊,陳矩,你說這個張……”
“張恪!”
“對,你說他是個書生,怎麼能領兵打仗,還殺了近百個韃子啊?”
陳矩微微帶笑,說道:“主子萬歲爺,老奴偶爾聽說了兩句,這些天一直伺候主子,也沒過問,想必汪公公知道的更清楚。”
輕輕一腳,皮球骨碌碌到了汪海林的腳下。其實就在陳矩提到張恪兩個字的時候,他的心頭就是一顫,嘴角忍不住抽搐。
按照大明的規矩,大功要巡按御史在兩個月核查完畢,小功一個月,然後登記造冊,上報兵部,再確定獎賞,忙活完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
不過義州的勝利有王化貞親手運作,在半個月之內就送到了京城。汪海林身為首席秉筆,還管著東廠,有什麼風吹草動,他肯定最先知道。
汪海林看到了捷報之後,簡直喜笑顏開,眼看到了年根兒,正愁沒有好訊息告訴主子呢,有了這個捷報,這個年也就好過了。
汪海林都擬好了獎賞的辦法,不巧的是萬曆這些天病得昏昏沉沉,他一直沒有機會……
直到兩天前,和他關係最好的遼東監軍何汴派心腹秘密進京,把張峰的案子原原本本告訴了汪海林。
汪大太監一聽,頓時氣得臉色鐵青。
“飯桶,都是飯桶,何汴他的腦袋被凍住了嗎!怎麼連一個區區的把總都辦不了,他這個監軍太監怎麼當的?”
送信的小太監渾身顫抖,拼命的磕頭:“二祖宗,乾爹也沒料到張公公會突然插手……”
“廢物!”汪海林毫不客氣的說道:“怎麼就料不到?洪清泉去了遼東,咱家沒告訴他嗎?主子萬歲爺對遼東起了疑心,想要清查,這時候怎麼能出紕漏?讓一個小小的白丁給翻了案子,咱家就沒聽過這麼荒唐的事了!簡直丟內廷的人,無能,飯桶,廢物!”
汪海林破口大罵,小太監嚇得渾身哆嗦,一句話都不敢說。
好半晌,汪海林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