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平靜不過只是暫時的,日軍仍然會南下,而邯彰軍一定仍會北上。
幾乎是在戰場上的硝煙依還瀰漫著的時候,從太行山直至黃河畔,三百餘公里的戰線上,數百萬民眾和十數萬軍隊一同,修建了一條綿延380公里的戰線,這道縱深約100公里的戰線,或許並不是最堅固的,但沒有誰會懷疑,任何進攻者,在試圖攻克這道戰線時,都會付出血的代價。
而與此同時,日軍同樣也在石家莊一帶修建了他們的防線,而在兩者之間,形成一條縱深達數十公里的,對中日雙方都是前進地幅的“交織地帶”,在這裡,充斥著大量的遲滯障礙,鐵路被破壞了,橋樑被炸斷了,甚至日軍還徵發了數十萬百姓,耗時數月,修建了多條戰車防禦壕,這處交織地帶的地形,甚至因此而發生了改變。
“對於日軍而言,我們的戰車,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置身於前置觀察點之中,從潛望鏡中觀察著數公里外的那道戰車防禦壕,王庚的語氣顯得很是平淡。
對於日軍而言,邯彰軍的戰車是最大的威脅,但是對於邯彰軍而言呢?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參謀部一直在進行著反思,在整個戰役中,表現最差的正是戰車部隊。
如果戰車部隊能夠與步兵部隊的配合更完美一些,如果能夠再大膽一些,甚至,如果能再多出十幾個師,也許現在邯彰軍至少已經兵臨平津城下。但是戰車部隊的表現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連參謀部都沒有意識到戰車部隊上場會碰到那麼多的問題,從道路到橋樑,再到運用,一個個問題都暴露了出來,就連同曾經抱以重望的,準備“履踏石家莊”重型戰車營,亦因為橋樑的問題,被迫撤出戰場,最後在圍殲第五師團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而反觀原本最擔心的預備師,表現卻極為出色,準確的來說是營團級部隊表現非常出色,師級運用上有所不足,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高層軍官的經驗不足,雖說白崇禧等人盡了最大的能力,但是卻無法改變問題的根本——從士兵到軍官都是初上戰場的“菜鳥”。
“日軍的師團防禦縱深不超過30公里,我們的突破縱深上次戰役是50公里,而實際上,卻可以達到200…300公里,如果部隊配合默契的話,高層軍官的主動性再強一點,上次,我們完全能打日軍一個措施不力!”
“不過,我們的兵力依然不足,我們的兵力與日軍表面上是1比1,但實際上,卻是1比2,如果我們兵逼平津的話,就必須要考慮到關東軍的綏察兵團,以及關東軍的問題,如果日軍將關東軍投入戰場,到時候,我們只怕連守都成了問題,更不要提攻了!”
依在潛望鏡邊,望著戰防壕後方高達數米的土壩,於秋揚頗有讚賞的說道。
“這一點,白長官,看的比咱們清楚!”
戰役目標是根據自身實力制定的,而最終的事實證明,白崇禧對作戰計劃的修建,無疑是符合邯彰軍實力的。
“總得來說,現在,我們的兵力,實在是太過有限了!”
在掩體內站直身體,於秋揚又繼續說道。
“我和聯勤處的人聊過,現在,咱們的倉庫中庫存的邯七九40萬支、二四式衝鋒槍有10萬支之多,而且新武器還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咱們的庫存武器,足夠武裝60個師,當然是輕步兵師,可,咱們現在有這麼多的裝備,但是卻沒有足夠的人力!”
在第一次瞭解到邯彰軍龐大的武器庫存時,於秋揚幾乎不敢相自己的耳朵,即便是當年最闊綽的東北軍倉庫裡也不見得能閒置那麼多的武器,其它人的部隊是有人無槍,而在邯彰,卻正好翻了過來,有槍無人。
“武器是很多,可總歸都是改膛武器了,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將來擴軍的問題,而且還有支援敵後武裝的問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