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大唐兵鋒銳利的時候,在長安城內大規模的動用刀兵,是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
李唐根基不深,被李唐消滅的敵人又多。
其殘部散步在李唐各處,總想著找機會向李唐報復。
所以各地的草頭王層出不窮。
為了徹底的扼殺這些人的報復之心,也為了將一個又一個的草頭王扼殺在搖籃裡。
李淵特地頒佈政令,鼓勵各地卸甲歸田的府兵,在遇到了草頭王的時候,勇於出擊,殺敵立功。
為此還頒佈了一系列的賞賜標準。
所以,大唐的百姓們在遇到了有人動用刀兵,威脅到大唐的統治的時候,只要手裡的力量足夠,亦或者是有信心集結出一支足以抗衡敵人的兵馬,就不會躲。
反而會像是嗅到了肉味的虎狼一樣,快速的撲上去。
大名鼎鼎的李子通和徐圓朗,就是這麼死的。
李子通從長安城叛逃以後,是被一群附郭縣的百姓,追至藍田縣,最終被藍田縣的百姓撿了便宜。
功勞被去驗看李子通首級的藍田縣一眾官吏給領了,賞賜則被藍田縣那個擊殺李子通的百姓拿了。
徐圓朗兵敗以後,逃到了鄉間,縱馬馳騁的時候,踩踏的百姓們的莊稼,被百姓們當成了流寇、山匪,堵在地頭,生生用農具砸成了肉泥。
由此可見,在大唐兵鋒銳利,在大唐的百姓們看到了功勞以後,眼睛會發紅的時候,在長安城內大規模的動刀兵鬧事,會遭遇怎樣的場景。
李元吉不認為在李子通和徐圓朗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相繼被百姓捶死以後。
還有人敢在十數萬兵馬拱衛、數十萬卸甲歸田的府兵們的注視下,在長安城內大規模的動用兵馬鬧事。
不過,長安城內外謠言四起、百官們心驚膽戰、百姓們人心惶惶的,並不利於大唐的統治。
尤其是長安城內百姓的外流,更不利於大唐的統治。
在天下所有人的心裡,一個國家的都城,就應該是宏大的、繁華的、壯麗的。
而要達成這些條件的基礎,就是人口。
嬴政遷移六國貴族入咸陽、劉徹遷移天下富戶入長安,都是為了營造一個宏大、繁華、壯麗的都城。
大唐的長安,註定會宏大、繁華、壯麗。
即便是沒有李元吉的存在,也是如此。
不過,任由人口外流的話,要達成這個目的,恐怕要多耽誤幾載,多耗費更多的時間。
李元吉希望長安城的統治是穩定的,也希望長安城是繁華的、壯麗的。這更便於他深入的去了解大唐,也更便於他自由自在的去享受生活,更便於他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情。
“這跟我似乎沒太大的關係吧?我現在獨善其身,勉強還能自保。去做好人的話,就不一定了。
我可不會為了做一個好人,搭上自己的性命。”
李元吉沉默了許久,緩緩開口。
親自去宮裡走一趟的話,興許能環節長安城內目前的各種狀況,也能勸李淵收一收殺心,順便也能查清楚宮裡發生過的所有事情,摸清楚所有事情的脈絡,以便於隨後見縫插針。
只不過,確實會惹上麻煩。
被李淵壓的趴在地上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會懷疑他是不是趁機想上位。
有可能會試探,也有可能會直接對他出手。
李淵現在對所有的兒子都不放心,都防備著。
所以他去勸李淵的話,李淵未必領情,說不定還會懷疑他別有用心。
反正,現在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的心裡都非常敏感,疑鄰竊斧的那種敏感。
所以他無論做什麼,都有可能被放大了看,被帶著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