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腠者。面板肌肉之紋理。乃營衛出入之道路。此病形而不病氣者也。如病氣則與營衛俱行淫於內。而與魂魄飛揚矣。如傳溜於血脈。則入臟腑。為內所因矣。此病形而不病氣。亦不溜於脈中。故為漉汗消癉寒熱留痺積聚五者之病。即陷於內。乃傷脾胃之間。郛郭之中。而不及於臟腑。此奇邪淫溢。或病形。或病氣。或溜於血脈。或入於臟腑。病之變化。不可勝數也。是以傷寒論六篇。首論三陰三陽之氣。以及六經之證。然亦有病形而不病氣者。故太陽篇中曰。形作傷寒。蓋在天成氣。在地成形。此天地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臨病患以觀邪之中人。或病氣。或病形。或溜於血脈。或入於臟腑。以知病之輕重。人之死生者。必明乎此。朱氏曰。素問歲運諸篇。有客氣勝主氣。
而為民病者。主氣勝客氣。而為民病者。有六氣勝五運而為民病者。五運勝六氣而為民病者。此概論歲運之太過不及也。此篇論人之皮薄理疏。風雨寒暑之氣。循毫毛而入腠理。為五變之病。故藉主氣以勝之。主氣者。吾身中有此六氣。而合於天之四時也。
朱衛公曰。氣者。三陰三陽之氣。相將出入之營氣衛氣。三焦通會元真之氣。所以充行於面板肌腠之間。此病形而不病氣。故藉此形中之陰陽。合四時之六氣以勝邪。若病氣。則又有氣之變證矣。倪衝之曰。按、陰
陽別論雲。氣傷痛。形傷腫。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蓋形舍氣。氣歸形。
故病形必及於氣。病氣必及於形。此章論病形而不病氣。蓋陰陽之道。有有形。有無形。有經常。有變易。
上宗曰。理者。面板臟腑之紋理也。蓋在外乃面板肌肉之紋理。在內乃臟腑募原之紋理。故留止而成積聚者。在臟腑外之募原。故乃傷脾胃之間。而不涉於臟腑。募原者。連於腸胃之膏膜。
卷六
本藏第四十七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面板。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
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面板調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痺不作。
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遮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
窘乎哉問也。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運四時。化五節者也。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
六腑亦有小大長短濃薄結直緩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兇。請言其方。
上章論在外之面板肌腠。因剛柔濃薄而生病。此章論在內之五臟六腑。有大小高下。偏正濃薄之不同。
亦因形而生病也。夫營衛血氣。臟腑之所生也。脈肉筋骨。臟腑之外合也。精神魂魄。五臟之所藏也。
水谷津液。六腑之所化也。是以血氣神志和調。則五臟不受邪而形體得安。然又有因於臟腑之形質。而能長壽不衰。雖犯風雨寒暑。邪勿能害者。有外不離遮蔽室內。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者。此緣臟腑在大小濃薄之不同。致有善惡兇吉之變異。蓋五臟六腑。本於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之氣而成此形。故宜中正堅濃。以參副天地陰陽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