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的話不是不對,而是沒有說在點子上。或者說你在說到中美兩國的作戰特點時說出了一些情況。但在解決問題方面你有點捨本求末了。我們的武器更新換代是必須的,但目前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麼呢?”
歐陽志堅茫然地看著郭拙誠,問道:“我捨本求末?……,是不是我們要學習美軍的快速反應能力,短短兩個月時間就能從全球範圍內調集幾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到格瑞那達,可以短時間內調集幾十萬部隊到前線?可……可這也是要靠強大而快速的艦隊、運輸工具才行啊。”
郭拙誠說道:“不,那依然是細枝末節,你的心思還是依然停留在武器裝備上。你的理想還是建設一支強大的機械化部隊,還念念不忘你強大的坦克、先進的戰機、巨大的軍艦。這些我們當然也要追求,能夠有當然最好,但是,我們目前最應該提高的,最應該學習的,也可以立即對美軍進行追趕的,那就是軍隊資訊化。”
歐陽志堅不解地問道:“資訊化?什麼資訊化?就是加強我軍的通訊能力,要保證命令和敵情的上傳下達並準確無誤?現在我軍的通訊技術進步很大了啊,現在通訊器材都裝備到班了,難道要人手配備一臺無線電通話器,這也太浪費了吧?根本沒有必要啊。”
郭拙誠說道:“你說的通訊只是軍隊資訊化的一個小部分,一個很小的部分。通訊暢通是必須的,但僅僅有通訊暢通是遠遠不夠的。資訊化的核心就是利用資訊科技,將有限的資源利用起來,以發揮最大的作戰效果。
這個內容太廣泛了,一時跟你說清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就是剛才你所說的美軍在發現敵人的時候,能夠迅速地命令就近的火炮、導彈、飛機,甚至軍艦對目標進行轟炸。為什麼他們能跨單位、跨軍種、跨裝備的進行快速打擊?這就是資訊化。
一方面可以藉助他們強大的參謀能力快速地蒐集到相關情報,並迅速做出科學的判斷,在充分了解己方部隊的位置、能力、彈藥,以及敵方目標的位置、特點等等基本情況下,立即制訂出打擊方案,交上級首長同意並下定決心後,由參謀們再下令相關部隊進行打擊。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計算機系統的強大處理能力,在收到需要打擊的目標座標和處理等級後,一瞬間做出最佳處置辦法,軍隊首長拍板後,命令在一瞬間傳到執行單位,相關打擊很快就會執行。
你明白了嗎?前面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後者是我們要努力的。前者看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執行起來很難,甚至根本不能執行。因為跨單位、跨軍種、跨各類裝備的交接非常困難,特別是相關的描述很容易走樣,還有就是各單位、各軍種、各裝備之間又各自有自己的任務,有各自的利益,有各自的目標等級標準。
陸軍進攻路上的暗堡對正在進攻而言是最緊急的敵情,必須在第一時間內予以清除,在他們本身無法清除的情況,會大聲呼叫後面的炮兵、空軍幫忙。而對於剛傘降的部隊而言,高射機槍陣地是他們的噩夢,必須打掉它他們才能安全降落,他們也會緊急呼叫炮兵、空軍幫忙。
而炮兵也許正在打擊其他目標,一時間不能應付過來。空軍也有可能在裝彈,還呆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沒有起飛,他們不知道是先幫助陸軍炸掉敵人的暗堡好,還是先炸掉敵人的高射機槍陣地好。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掛裝哪一種炸彈,因為轟炸地堡和高射機槍陣地的彈藥是不同的。
就算是指揮官,一時間也不一定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因為他在決策之前要了解很多資訊才行。比如炮兵之前的任務完成了嗎?他們有沒有相應的炮彈,他們能不能中斷正在執行的任務,哪個打擊對軍隊的損傷最大,哪個目標會更大地影響戰鬥的進行。
可以說,三軍甚至更多軍種的協同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僅僅說一句各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