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聯網子系統是與這套裝置差不多同時進行研製的,只是當時大家把心思都放在輔助系統上。等輔助系統在實驗室成功後,大家這才集中精力攻克這個附帶專案。
這個聯網子系統在郭拙誠看來非常簡單,也就是一個傳遞資料的簡單玩意。與整個炮兵指揮輔助系統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實上也是如此,這套子系統從組裝到除錯僅僅幾天時間就完成了,效能也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聯網子系統就是兩個與炮兵指揮輔助系統相連的小終端,一個放在指揮所裡,他們稱之為“指揮終端”∠面簡單地安排了一排數碼管、一個綠色電源燈、一個紅色告警燈、一個告警喇叭和幾個按鈕,裡面則按照了一個小小的通訊模組,用以接收和傳送簡單的資訊。
另一個終端則放在炮位上,他們稱之為“炮位終端”,版面設定和內部配置與指揮終端基本相同,唯一的就是那幾個按鈕上貼的標牌不同而已。
炮兵指揮輔助系統計算出結果後,這裡的操作人員在只需在輔助系統的面板上按下一個標註了“請求批准”的按鈕,計算出來的結果就透過電話線傳到設在指揮所的“指揮終端”上,“指揮終端”收到這些資料後就在終端的面板上顯示出相關數字來,並有一盞紅燈閃爍,提醒炮兵首長——運算結果已到
指揮所的首長看到紅燈閃爍或者警報聲響起後,可以按下這個終端上的一個鍵來選擇檢視資料、也可以按下另一個鍵向“炮位終端”下達命令、還可以按下其他的一個鍵要求炮兵指揮輔助系統重新計算。
“炮位終端”收到“指揮終端”的命令後,立即啟動紅燈閃爍、啟動喇叭鳴叫,炮位軍官看到後,可以根據數碼管上顯示的資料指揮炮兵設定射擊諸元,完成發射的準備工作。
兩個終端上還留有呼叫介面,可以用話音下達命令。
原理很簡單,有了效能優良的80晶片,有了郭拙誠這個來自前世的軟體結構能手,有了粟廣笙這個計算機硬體專家,實現這種簡單的訊號傳遞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連郭拙誠自己都不知道的是他為主開發設計的這套系統和所在其中所寓含的理念比歷史上本來的系統和理念提前了整整十一年
試驗時間定的是1978年6月21日,這個時候南方的學校已經放假。郭拙誠作為專案的主要負責人,自然因為這個專案的事而留了下來。
這天老天很給面子,連續下了一週的雨突然退,久違的太陽懸掛在東方的天空。
這次試驗不但炮團的領導全來了,就是師部也來好幾個領導,其中就包括正副師長、政委、參謀長等大佬。
試驗小組這邊來的人級別也不差,帶隊的是一名副校長,如果不是校長趙啟東到京城參加會議,他也會出席。
柳援朝作為雙方都熟悉的人將雙方介紹了一番,夏海濤抓住郭拙誠的手說道:“小郭,今天會不會又給我一個驚喜?”
郭拙誠笑道:“上次打靶給你的應該是有驚無喜吧?這次爭取給你有喜無驚。”
身後的參謀長聽夏海濤說起過打靶的事,就打趣道:“小郭,今天你若失敗,我們師可會給你關二十四小時禁閉÷不怕?”
大家都笑了,氣氛一下變得融洽起來。
炮兵團長的目光不時瞟一眼車裡的方向,心裡嘀咕著:人來了,怎麼運裝置的卡車還沒有來?
正如夏海濤師長預料的,雖然炮團團長嘴裡說不會再給學校幫忙,但他還是讓手下安排了八個孔武有力、做事謹慎的戰士前來搬運裝置。
看到炮團團長的眼神,粟廣笙樂了,笑道:“團長,你就別看了。我們的裝置就在吉普車上呢。……,你等一下。”
說著,他屁顛屁顛地小跑到吉普車跟前,從裡面提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