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可以提供證明。我們生活在現代,一旦到了敦煌,就又彷彿回到了古代。民族友愛是人心所向,古今之所同。看了這裡的壁畫,內心裡真不禁湧起一股溫暖幸福之感了。
我又曾想到,在這些洞子裡的壁畫上,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中國境內各個民族的人民,而且可以看到沿絲綢之路的各國的人民,甚至離開絲綢之路很遠的一些國家的人民。比如我在上面講到如來佛涅槃以後,許多人站在那裡悲悼痛苦,這些人有的是深目高鼻,有的是顴骨高而眼睛小,他們的衣著也完全不同。藝術家可能是有意地表現不同的人民的。當年的新疆、甘肅一帶,從茫昧的遠古起,就是世界各大民族匯合的地方。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希臘的文化在這裡匯流了。世界幾大宗教,佛教、*教、基督教在這裡匯流了。世界的許多語言,不管是屬於印歐語系,還是屬於其他語系也在這裡匯流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學、藝術、音樂,也在這裡匯流了。至於商品和其他動物植物的匯流更是不在話下。所有這一切都在洞子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遙想當年絲綢之路全盛時代,在綿延數萬裡的路上,一定是行人不斷,駝、馬不絕。宗教信徒、外交使節、逐利商人、求知學子,各有所求,往來奔波,絕大漠,越流沙,輕萬生以涉蔥河,重一言而之奈苑,雖不能達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但盛況可以想見。到了今天,情勢改變了,大大地改變了。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流沙漫漫,黃塵滾滾,當年的名城——瓜州、玉門、高昌、交河,早已淪為廢墟,只留下一些斷壁頹垣,孤立於西風殘照中,給懷古的人增添無數的詩料。但是絲路雖斷,他路代興,佛光雖減,人光有加,還留下像敦煌莫高窟這樣的藝術瑰寶,無數的藝術家用難以想象的辛勤勞動給我們後人留下這麼多的壁畫、雕塑,供我們流連探討,使世界各國人民驚歎不置。撫今追昔,我真感到無比地幸福與驕傲,我不禁發思古之幽情,覺今是昨亦是,感光榮於既往,望繼承於來者,心潮起伏,感慨萬端了。
薄暮時分,帶著那些印象,那些幻想,懷著那些感觸,一個人走出了招待所去散步。我走在林*上,此時薄靄已降,暮色四垂。硃紅的大柱子,牌樓頂上碧色的琉璃瓦,都在熠熠地閃著微光。遠處沙磧沒入一片迷茫中,少時月出於東山之上,清光灑遍了山頭、樹叢,一片銀灰色。我周圍是一片寂靜。白天裡在古榆的下面還零零落落地坐著一些遊人,現在卻空無一人。只有小溪中潺湲的流水間或把這寂靜打破。我的心驀地靜了下來,彷彿宇宙間只有我一個人。我的幻想又在另一個方面活躍起來。我想到洞子裡的佛爺,白天在閉著眼睛睡覺,現在大概睜開了眼睛,連涅槃了的如來也會站了起來。那許多商人、官人、菩薩、壯漢,白天一動不動地站在牆壁上,任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現在大概也走下牆壁,在洞子裡活動起來了。那許多奏樂的樂工吹奏起樂器,舞蹈者、演雜技者,也都擺開了場地,表演起來。天上的飛天當然更會翩翩起舞,洞子裡樂聲悠揚,花雨繽紛。可惜我此時無法走進洞子,參加他們的大合唱。只有站在黑暗中望眼欲穿,傾耳聆聽而已。
在寂靜中,我又忽然想到在敦煌創業的常書鴻同志和他的愛人李承仙同志,以及其他幾十位工作人員。他們在這偏僻的沙漠裡,忍飢寒,鬥流沙,艱苦奮鬥,十幾年,幾十年,為祖國,為人民立下了功勳,為世界上愛好藝術的人們創造了條件。敦煌學在世界上不是已經成為一門熱門學科了嗎?我曾到書鴻同志家裡去過幾趟。那低矮的小房,既是辦公室,工作室,圖書室,又是臥室、廚房兼餐廳。在解放了三十年後的今天,生活條件尚且如此之不夠理想,誰能想象在解放前那樣黑暗的時代,這裡艱難辛苦會達到何等程度呢?門前那院子裡有一棵梨樹。承仙同志告訴我,他們在將近四十年前初到的時候,這棵梨樹才一點點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