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航空業在歷史書卷上留下了偉大的篇章與無盡的遺憾,今日,德國正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航空業的復興為的並不是另一場血腥殘酷的戰爭,而是這個國家明天蠲希望。只要人們能以大無畏的勇氣克服眼前的各種困難,德國的航空業就一定會回到世界領先行列,再一次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馮.魏克斯的講演內容和他的語調一樣平實質樸,雖然沒有一流的演說家那樣極具煽動xìng,更無法和希特勒或戈培爾相提並論,但他的語言有種令人信服的厚重感。相比之下,身為航空部長的林恩只是點到即止地給機場工作人員鼓氣——當前的條件固然艱難,但亨克爾、容克斯、道尼爾這些鼎鼎大名的航空企業正陸續恢復生產,航空運營就如這個國家的各個行業一樣努力從倒退停滯的低谷中走出。
有了這些前奏鋪墊,在從羅斯托克返回柏林途中,林恩開啟了話匣子。他對年齡近乎於自己三倍的馮.魏克斯大談世界格局和技術發展的變化趨勢,用自己超越時空的預見xìng令對方大開眼界,無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的觀點說服力。站在戰略高度談論國家軍事,馮.魏克斯的態度一貫是謙和謹慎的,然而在林恩的調動下,他還是吐lù了內心底的一些想法。這位傳統將領並不希望德國因為一味追求和平環境而丟掉數百年來形成的軍事優勢,畢竟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靠外國政府的條約款項來保證的,而歐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也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
“國家的復興不僅是在物質方面,更需要喚起全民信心。和平的環境只是基礎條件,如果不能獲得真正的獨立國格,一切仍形同虛幻!”林恩將兩人言論相一致的內容總結起來,接下來在交談之中,他旁敲側擊地暗示,新內閣的問題在於過分謹慎小心,尤其在“脫盟退戰”的決策上瞻前顧後,想要擺脫盟軍控制又擔心釀出惡果。“脫盟退戰”當然不光是官方宣佈退出盟國陣營那麼簡單,數十萬駐紮在德國本土的盟國軍隊和百餘萬部署在東歐前線的德國軍隊是彼此牽連的動脈血管,武斷切割必將造成致命後果,但這並不意味著“脫盟退戰”不具備現實可行xìng。利用民眾運動為契機,以外交政治手腕逐步削減盟軍在德國本土的存在,在逐次從前線撤回德國軍隊,只要統籌得當,準確把握戰爭局勢變化的時機,掌控主動權絕非空談。
聽完林恩的論述,馮.魏克斯陷入了長久的思考,他直到最後也沒有明確表態,但看得出來,德國軍人的傳統信仰和榮譽感已經讓他在思維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回到柏林之後,林恩又利用防衛軍新任總司令就職儀式的機會同另一些軍隊高階將領進行了接觸和溝通。也多虧了蘇聯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出sè表現,盟國戰局被動又缺兵少將,這才使得舊第三帝國的將帥重獲任用,有的像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盟軍強留擔當軍事顧問,更多的則是轉入德國防衛軍繼續任職。馮.魏克斯在新內閣擔任國防部長後,軍隊總司令的位置便讓給了另一位老牌將領馮.屈希勒爾。這兩位同歲的前第三帝國陸軍元帥看起來都有英雄老去的滄桑,而馮.屈希勒爾的人生經歷也與馮.魏克斯驚人相似。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馮.屈希勒爾任炮兵連長,因作戰有功而獲一枚一等鐵十字勳章並晉升上尉,而馮.魏克斯作為騎兵軍官在整個一戰期間都是上尉軍銜;二戰伊始,德軍裝甲部隊大放異彩,而兩位專研炮術、騎兵的傳統將領亦有著穩定而出sè的發揮;在德蘇戰爭期間,他們所指揮的部隊依然是戰線的中堅力量,一個打到了列寧格勒,一個進抵莫斯科城下,最終遺憾地敗給了表現更加出sè的對手。馮.魏克斯是公認的虔誠教徒,在一個無正義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清醒的良心和一種對於現實的明確眼光,而馮.屈希勒爾擁有謙遜求實的態度和廣納下議的xiōng懷,熟悉下情,同各師、團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