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沒能在東普魯士也就是蘇聯所稱的加里寧格勒州阻擋住盟軍的海陸夾擊,據說有十萬之眾的蘇軍官兵在那裡淪為盟軍戰俘,而且蘇軍在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的邊境地區也沒有利用防線進行頑強阻擊。現在,由美英部隊組成的北路作戰叢集已經佔領了立陶宛西部沿海地區,其先頭部隊推進到了拉脫維亞南部,而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民眾明顯對西方盟軍的到來持熱烈的歡迎態度·這兩個國家仍處於蘇軍佔領下的地區已經出現了旨在破壞蘇軍設施、探察蘇軍部署的游擊隊和零散武裝人員。由美軍、英軍、法軍以及bō蘭軍隊組成的南路作戰叢集攻入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他們的先頭部隊距離白俄首府明斯克僅有一百多公里,距離烏克蘭首府基輔約300公里,而烏克蘭南部也出現了局勢動亂的跡象,看來西方盟軍在那裡灑下的大量傳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三帝國的佔領政策過於殘暴,但蘇聯的領導者在加盟共和國以及外部佔領區所推行的政策看來也不怎麼高明,除了蘇維埃政黨運動比較強大的地區,例如蘇軍在戰後數月就撤離的捷克斯洛伐克,烏克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的民眾或多或少對莫斯科持有牴觸情緒。於是·西方盟軍很容易就獲得了在匈牙利、羅馬尼亞駐紮軍隊並建立航空基地的許可,土耳其人也在中立的旗號下向美英方面提供了以偵察為主要用途的航空基地。
在海上,實力佔據絕對優勢的西方盟軍陣營牢牢控制著bō羅的海西端,強大的作戰艦隊堂而皇之地駛入bō羅的海,以丹麥、德國和bō蘭的港口為補給停靠基地對地面攻勢給予有力支援·它們緊隨北路作戰叢集的步伐出現在了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海域,並輕而易舉地封鎖了除芬蘭灣外的bō羅的海其他區域。
蘇聯方面照例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近岸海域以及芬蘭灣大肆佈設水雷,但這顯然不能完全阻擋盟軍艦隊進軍的腳步。看著眼前的作戰局勢圖,結合自己對美英現代軍事策略的一些瞭解,林恩覺得西方陣營此次進攻與德國當初的閃電戰是截然不同的,他們穩紮穩打,不追求大兵團殲滅戰效果,而是不斷擊退、擊潰當面的蘇軍防禦部隊·厲害之處在於他們每到一地必充分利用糖衣炮彈以及當地人對蘇聯政治策略的不滿進行分化瓦解·並迅速扶植民主政權以取代蘇維埃黨派。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bō羅的海三國本來就是在三十年代末被迫併入蘇聯的,當初德軍入侵蘇聯時這些國家的民眾就曾熱烈歡迎德軍的“解放”·這一次他們又以相類似的態度迎接西方盟軍,而烏克蘭的農民似乎也對莫斯科的各種政策心懷芥蒂,唯有白俄羅斯的獨立意願不那麼強烈,如此一來,蘇聯南部必然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局面。等到盟軍以雄厚的經濟和工業支撐在東歐鞏固了他們的佔領,當初拿破崙的法**隊和希特勒的德**隊所頭疼的補給線困擾也就不再是問題了,解釋美英等國甚至不需要派遣地面部隊進攻,直接用持續而猛烈的戰略轟炸就可能讓失去了斯大林的蘇聯崩潰瓦解。
伯恩貝克將軍講罷,元首隻是一言不發地看著牆上的作戰局勢圖,東歐的地理恐怕已經在他的大腦裡刻下了極其清晰的印跡,戰爭時期的無數個日夜,他和國防軍的元帥們、高參們對著東歐地圖一遍遍探討作戰方案,他們共同經歷了1941年的閃擊狂潮,經歷了其後的焦灼、往復和最終的頹喪,當年不曾成就的工業釀成了深深的遺憾,如今看著有史以來第三支也是實力最雄厚的一支軍隊從西面進攻俄羅斯,他應該是最百感交集的那個。
在這單純介紹而沒有任何討論、佈置的環節結束後,新晉帝國近衛軍少將的情報長官漢斯安德里換下伯恩貝克將軍,投影的圖片也變成了克里姆林宮的照畔“據我方人員從蘇聯境內發揮的情報,結合西方各國的報道和反應,我們相信自從斯大林死後,蘇聯高層已經為了最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