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2/5頁)

誇大了事實。誇大事實都有目的,不會胡亂地、錯誤地把少的說成多的。然而一定要評論,正是為了說明經書上的誇大跟傳說的誇張是不一樣的。經書上的誇大不是少數,略舉比較明顯的,讓模糊迷惑的人,觀讀採納,能夠開通思想,理解覺悟。

【原文】

27·2《尚書》“協和萬國”(1),是美堯德致太平之化,化諸夏並及夷狄也。言協和方外(2),可也;言萬國,增之也。

【註釋】

(1)依本書文例,《尚書》後奪一“曰”字。國:古文《尚書》作“邦”,今文《尚書》作“國”。引文參見《尚書·堯典》。

(2)方外:指中原地方以外較邊遠的地區。

【譯文】

《尚書·堯典》上說:“堯能使萬國和睦相處”,這是讚美堯道德崇高能導致天下太平的教化,教化施及中原各族和邊遠民族。說能與邊遠地區和睦相處,是可能的;說有萬國,是誇大。

【原文】

27·3夫唐之與周,俱治五千裡內。周時諸侯千七百九十三國(1),荒服、戎服、要服及四海之外不粒食之民(2),若穿胸、儋耳、焦僥、跋踵之輩(3),併合其數,不能三千。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盡於三千之中矣。而《尚書》雲“萬國”,褒增過實,以美堯也。欲言堯之德大,所化者眾,諸夏夷狄,莫不雍和,故曰“萬國”。猶《詩》言“子孫千億”矣(4),美周宣王之德能慎天地,天地祚之,子孫眾多,至於千億。言子孫眾多,可也;言千億,增之也。夫子孫雖眾,不能千億,詩人頌美,增益其實。案后稷始受邰封(5),訖於宣王(6),宣王以至外族內屬,血脈所連,不能千億。夫千與萬,數之大名也。“萬”言眾多,故《尚書》言“萬國”,《詩》言“千億”。

【註釋】

(1)千七百九十三國:《禮記·王制》作“千七百七十三國”。

(2)戎服:《尚書·禹貢》記載五服是: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不見戎服,其它古文獻中亦無記載,疑王充誤記。不粒食之民:指不吃五穀的人。

(3)跋:《山海經·海外北經》作“跂”,可從。穿胸、儋(d1n丹)耳、焦僥、跂踵(q!h%ng起腫):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四個遠方國名。《山海經·海外南經》:“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一曰在毆��!憊嶁俟��創┬毓�!渡膠>�ずM獗本�罰骸澳舳���諼蕹����沽轎幕ⅲ��肆絞幟羝潿�O鼐雍V校�八��鋈肫嫖鎩!蹦舳���促俁��S幀渡膠>�ご蠡謀本�罰骸壩匈俁���⑷渦鍘⒇�拋印⑹徹取!薄渡膠>�ずM餑暇�罰骸爸莧墓�諂潿��湮�碩絛 ⒐詿��輝喚菇墓�諶�錐�!庇幀渡膠>�ご蠡哪暇�罰骸壩行∪耍��喚菇鬧���感眨�喂仁鞘場!薄渡膠>�ずM獗本�罰骸擺桋喙�誥杏Ф��湮�舜螅�階鬩啻蟆R輝淮篚唷!�

(4)子孫千億:這是《詩經·大雅·假樂》中的一句話。今本《詩》序說,這首詩是讚美周成王的。王充說是讚美周宣王的。疑是《毛詩》與《魯詩》的不同。

(5)后稷(j@記):參見1·3注(7)。邰(t2i臺):古地名。在今陝兩省武功縣西南,傳說舜封后稷於邰。

(6)訖(q@氣):通“迄”,至。

【譯文】

堯與西周,都治理著五千裡內的土地。西周時有一千七百九十三個諸侯國,加上要服、荒服地區和所有海外不吃五穀的人,像穿胸、儋耳、焦僥、跂踵之類,合攏這些數目,不到三千。天覆蓋到的地方,地上擁有的地方,全在三千之內。而《尚書·堯典》說“萬國”,誇耀超過事實,是用它來讚美堯。想說堯的道德崇高,教化的人很多,中原和邊遠的民族

最新小說: 孤是敵國太子崽他爹 本王的夫人天下第一 HP霍格沃茨的東玄交換生 在明末奮鬥 迪迦之新的征途 二次重生,我要改變一切! 空門舞蔡空,保家衛國 團播,主播他有戀愛腦死亡守護 終結的熾天使我是第一號角 強勢文化手冊 特種兵張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學霸 網遊之經商聖手 火影:從百分百完美虛化開始! 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 NBA:我帶威少建王朝 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 長相思之為相柳扭轉乾坤 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 開啟檯球皇帝生涯 孤僻高冷謀士拒絕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