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也就是所謂的“文物”。
嗯嗯,秦致遠現在自帶增值效果。
其實秦致遠已經明令廢除跪拜這一繁文縟節,上下尊卑之間的常用禮節是握手和鞠躬,在這種前提下,在議事廳參加會議的內閣成員們自然也不用三拜九叩山呼萬歲,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並且也都有自己的几案。
當然了,相對於秦致遠那個寬大的類似工作臺大小的桌子,內閣成員們的几案就小了不少。
反正是夠用了。
“……自從年初以來,蘭芳經濟態勢穩步提升,一月份的產值為3600萬元,稅收為170萬元;二月份的產值為4700萬元,稅收為250萬元;三月份產值進一步提高為5900萬元,稅收為410萬元;到上個月,產值已經達到8800萬元,稅收為650萬元。預計本月產值將會破億,稅收也會超過800萬元……”身為首相,黃博涵先彙報總體形式。
到蘭芳內閣這個層次,量化產值自然不會使用法郎、英鎊、美元之類的外國貨幣,而是使用蘭芳自己的貨幣進行衡量。
蘭芳政府發行的“元”,含金量大概和法郎差不多。
關於“含金量”,在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紛紛放棄貨幣和黃金掛鉤的“金本位”體制,現在世界大戰已經結束,“金本位”又有了恢復的苗頭。
不過秦致遠不準備把“元”和黃金掛鉤,因為秦致遠很清楚,就算是現在掛鉤,過不久也要被迫放棄,大蕭條可不是鬧著玩的。
聆聽黃博涵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秦致遠一直保持著微笑的表情。
黃博涵多八面玲瓏的,還是注意到秦致遠的疑惑,於是主動解釋:“咱們的商稅高低不等,一半在百分之十左右,而農稅現在基本上沒有,只有國有農場能夠貢獻一部分收入。上個月的產值大幅提升,是因為年初時種植的水稻已經開始收穫,所以數字才會有大幅提高,有一個好訊息,如果按照上個月的農產品產量推算,我們現在已經基本解決了口糧問題,蘭芳出產的稻米可以基本供應我們的消耗,如果再加上海貨和山貨,我們的溫飽不成問題。”
看看,這就是人口和生存空間的意義。
民國一直到20世紀末才基本解決口糧問題,但在蘭芳這裡,也就是三五個月的事。
這還是在土地開發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前提下,如果蘭芳的土地能得到充分開發,再養活三五十個700萬人也沒問題。
當然了,一年三熟是一個原因,蘭芳現在的人口不足又是一個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
蘭芳現在只有700萬人,和民國的四億五千萬不能相提並論,如果蘭芳擁有和民國一樣的人口……
也沒太大問題,畢竟還有西伯利亞不是……
看秦致遠連連點頭,黃博涵繼續作報告:“如果和以前的荷蘭殖民政府統治時期作對比,我們現在的產值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過考慮到現在包括大慶油田的石油在內的基本原料都減少了出口,我們現在的產值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如果算上那些尚未計算在內的產值,現在的產值已經超過了去年2。5倍,如果到年末,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擴大。”
在荷蘭殖民政府統治時期,蘭芳的經濟以出口工業原材料為主,除此之外甚至連糧食都不能自足。
蘭芳成立之後,秦致遠在蘭芳大肆建設工廠,力求改變用資源換生存的狀態,準備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以謀求更大的附加值。
這樣一來,蘭芳的出口其實相對於去年是減少的,但如果等過上一段時間,等蘭芳的深加工初具規模,那麼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秦致遠對此並不著急,工業體系的建立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對於另一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