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經在準備戰爭。否則大帝級不會在華盛頓條約到期的當天,就在船廠動工,艦隊設計早已經完成,甚至於連同造艦材料都亦準備齊備,所等的就是國會批准,尤其是華盛頓條約的到期。過去的十幾年,海軍幾乎可以用處心積慮來形容。
“鴻齊,我有一個朋友的兄弟在海軍部工作,或許我們可以請他幫一下忙!請幾個。海軍將領來觀看一下試驗,你覺得呢?至少咱們得先讓他們見識一下不是?”
弟弟的自信並沒有讓李鴻秦放下心來,畢竟一直以來國防軍的軍備供應都是那些大公司的事情,像弟弟這樣甚至連家公司都沒有,有多少把握爭得海軍的定單。
正在檢查著圖紙的李鴻齊點了點頭。
“這樣也行!大哥,這事你來安排吧!”!~!
..
第113章 好地方
※。柚刀年口月門日,國防軍展開“暴怒行動,恢復泰國案壇“政權。一週後經國會批准修改《中日經貿協定》相關條款,國會許可戰時日本帝國可租用中國商船用於軍用物資運輸以及其它相關條款內容。
一石擊起漣漪,為動盪不安的太平洋輕掀一朵浪花。
美國時間;喲年;0月。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就中國“佔領”泰國一事,再次發表強硬宣告“中國必須中止在亞洲的所有侵略行動,否則美國將被迫立即採取任何和所有美國政府認為是必要的行動和措施
但羅斯福的演說對中國、亞州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在孤立主義氣氛濃厚的美國,立種掀起了軒然大波,遭到美國孤立主義者的猛烈抨擊。他們指責說,羅斯福所尋求的和平恰恰意味著戰爭,他為美國人民指出了一條通向戰爭的道路。
美國實業界的喉舌《華爾街日報》也以“停止干涉外國,美國需要和平”為題在頭版頭條發表社論,《商業金融記事報》載文說,美國對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政治困難並不負有責任,它也沒有“高超的智慧”去解決它們的問題。
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者們更是激動的大罵羅斯福是個“戰爭販子”反對黨更斷言羅斯福是企圖挑起戰爭以轉移他在國內問題的錯誤錯法。甚至有些議員威脅說要彈劾總統,還有人發動了主題為“使美國置身於戰爭之外”的徵集勁0萬人簽名的請願運動。
而對國內的壓力,羅斯福不得不調整他講話態度,改口稱“美國正積極尋找和平”似乎孤立主義成為避免中美走向對抗或戰爭的一道有力屏障,當太平洋波瀾漸盛時,在歐洲,這個理所當然的“世界中心”一場不可避免的風暴同樣愈演愈烈。
波蘭戰役結束之後,德國和西方同盟的視線都不約而同地移向了北方。而北方的丹麥、挪威和瑞典則在波蘭的滅頂之災中噤若寒蟬,體味著唇亡齒寒的悲涼。尤其是丹麥和挪威,又緊鄰德國首當其衝,而自身的兵力卻非常有限。
挪威地處北歐斯堪的維亞半島的西北部,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國接壤,西瀕挪威海,海岸線缸;萬公里,多天然良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於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經北海繞過英國本土才能進入大西洋。但強大的英國海軍一直是德國海軍的一塊心病。第一次大戰期間,英國曾利用海軍優勢,從設得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佈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使德國艦隊困在本土港內無所作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鑑於歷史經驗和地理事實,認為要對付佔優勢的英國海軍,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突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西洋。
挪威還事關德國進行戰爭所急需的戰略物資 “鐵”德國每年要進口;沏萬噸鐵礦石,而其中。四萬噸來自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主要是瑞典,其次是挪威。這些鐵礦石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