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家庭的缺席和失職,會導致父子關係緊張,會使孩子的言行絕對化、極端化,輕則成為憤青,重則走向極端危害社會。近年來不斷有學者進行反向調查,透過對一些憤青和犯罪人員的調查,發現這些言行比較極端的人,90%與家庭教育的失敗有關,尤其與父親的關係糟糕。
當前社會的父親,常常不知道怎樣更多的參與家庭?常常不知道自己應該擔負怎樣的父親角色?履行怎樣的父親職能和家庭職能?同時也不知道,一個稱職父親應該具有哪些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很多父親還在用幾千年來的老傳統舊經驗對孩子進行管教說教,有些父親乾脆在轉型社會的新時代完全迷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該怎樣做個父親。只有少數優秀父親找到了方向,選擇跟上時代步伐更新教養觀念,選擇了父親角色的自我進化。他們選擇自我進化的動力和初衷,都來自於對家庭和家人孩子的無私的關愛與責任。
原始的父親因為在自然界生活,與猛獸、天災等自然天敵為伍為敵,父親的職責就是為家庭找食物,生孩子一方面繁衍後代一方面是多養幫手,壯大抵抗自然開拓家庭領地的隊伍,這種情況在農牧時代一直持續;工業社會後,體力謀生優勢開始弱化,母親也可同父親一樣掙來經濟收入養家餬口,母親開始走出家庭,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家庭變成了父母共管時代。這時家庭不再是生育工廠,而是家庭的幸福港灣和身心快樂加油站。父親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家庭成為溝通、調養和休閒的平臺,家庭成員在溝通中達成彼此的信任、依賴,家庭成為家人的生活、心理、情感和心靈的寄託和管理站。
第22節 傳統父親的固化和進化(2)
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空間,通常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各司其職的日常生活空間,又稱家庭生活硬空間,主管家庭生活的硬環境部分,包括家庭經濟條件、成員結構和組成、空間居住條件等等;一是幸福和諧的心靈交流空間,又稱家庭生活軟空間,主管家庭生活的軟環境部分,包括家庭成員的溝通管道、各自需求的供給和滿足機制、家庭制度規範和家庭秩序、家庭成員的精神寄託和快樂幸福提升體系等等。
在數以萬年的人類進化和社會變遷程序中,家庭的發育和家庭結構、父親的角色進化和職能演變,隨著社會文明的程序,不斷的提升、調校和演進,對父親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父親作為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和駕馭者引領者,肩負著家庭經濟支柱和引領家庭前進方向的主要責任,從養家餬口的經濟謀生能力素質、到保護家人孩子的安全穩定、到協調家人立場帶領家人共同進退、到溝通家人需求營建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氛圍、到以身作則引領家人的教養和成長髮展、到即經營家庭公共空間又保護成員個性權益的方向一致、分工明確、高度文明高度幸福的家庭團隊構建等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父親的角色職能和家庭作用也在不斷的調整,其職能重心也一直在變化和調整中。比如:遊牧的原始社會,父親的角色職能重心是獵取食物和繁衍後代;農耕社會,父親的角色職能是保護家人安全和獲取經濟來源養家餬口;工業社會,父親的職能則演變為協調家人立場,讓家人圍繞家庭整體目標而分工合作而奮鬥,並在此過程中滿足家庭成員的各種需要、提升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等等。而在未來的資訊化時代,社會的結構可能會再度發生變化,家庭的結構和父親的角色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父親的家庭職能重心可能也會發生重大變化和進化。
無論在任何時代和任何社會,父親家庭職能的每一次變化和進化,都必然導致父親的能力和素質要求都隨之作出一定的調整。而不管這些父親本身的個人技能和素質如何演變,萬變不離其宗,能好好愛家好好教養兒子,就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即便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