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策這話出口,堂中眾人昂揚振奮。
南北事務署是幹什麼的?明面上是調理南北紛爭,促進南北“友誼”,管理除商貿事外的一切來往活動。可這個部門跟往日樞密院的“塞防司”一樣,肩負著拉攏北方人心,為未來北伐奠定大義基礎的重任。直白地說,陳萬策這幫人所作的事,就是“和平演變”滿清政權,儘量減輕未來北伐的阻力和傷害。
“職下認為,謀復中原之事,根底在於釐清敵友,弄清了這一層,才好對症下藥。”
署中果然人才濟濟,一句話就先定了調。
但這個問題卻引起了極大爭議,根底在於對南北形勢的不同理解。
“唯一之敵就是滿人!所有漢人都是可用之力,我們行事,都得以切開滿人與北人的關聯為要!將漢人拉到我英華一邊。”
出身軍情司的人對目標的界定非常清晰,並且將復中原之事定位為民族之爭,所有漢人都是可爭取的物件,最終目的是消滅滿人的統治。
“謬矣!不僅有滿人,還有腐儒及官僚,他們才是禍害華夏的根源。我英華大義在於天人三倫,與此大義為敵者,皆是死敵!能為我英華所用之人,在民間,在求變計程車商之人。”
出身翰林院的對大義掌握得最深,一眼道破南北差異,將敵人的界限擴充套件開了,同時可爭取的友方力量也減少了。
“不止如此,我英華復故土,只是趕走了滿人,驅散了腐儒,立起天道和天人三倫,這就夠了?若是北方工商仍在,那些人根底在昔日滿清的皇權官府,融入我英華之後,還不知有多大危害。更不用說,這幫人多出身晉商,他們活蹦亂跳,還在食利,國中人心能平?依我看,北方工商也是我英華之敵,甚至重過北方官僚。我們就該如當年對付江南工商一樣,將之徹底剷除!”
來自商部的人不僅能看到英華工商的訴求,還能看到本土人心的訴求。英華工商是不願意北伐的,能透過北方工商殖民是最好的。如果真要推動北伐,那就得掃清北方工商,不讓其成為英華工商的競爭者,有這樣的利益在,才能推動英華工商贊同北伐。
但他這一論卻是把敵人的面大大拓寬了,可借用的友方力量大大縮小,而且還需要英華花大力氣培養。因此很多人都反對,認為事有權變,北方工商本是英華復土可借用的有生力量,推到敵人那一面去,未免太過不智。
陳萬策道:“我們辦事不是講道理,而是要看實效。我們要得的實效是什麼?是讓北方迴歸華夏,與我英華成為一體。即便一時難以辦到,也要打下好的根基,就如江南一般。我們在江南下了多年水磨工夫,才讓江南入國,與嶺南一同撐起英華。因此要得的中原,就必須是一個乾淨的中原,任何遺患都得儘量消除。”
他語重心長地道:“如果只為趕走滿人,十年前陛下揮軍自塘沽入北京,其實就能辦到了……”
這話讓不少人兩眼圓瞪,傳言還是真的!?
當年皇帝揮軍入北京,扶立乾隆,在官方檔案裡沒有留下明確的憑據,畢竟此事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就連大多數官員都只當是傳聞,沒想到陳萬策卻親口驗證。
當然,此時已非往時,國人眼界已開,皇帝所為也利於國人,所以這秘密也沒刻意嚴守了,而陳萬策這個部門要辦的又是絕密之事,說破一些東西,也利於團結人心。
陳萬策再道:“如果再只是驅散腐儒和滿清官僚,只要大軍揮進,以軍管政就不難辦到,如此我等之功在哪裡!?”
這一問道明瞭陳萬策的立場:掃盡北方的利益階層,這不是光用軍隊就能辦到的事,而皇帝單獨組建這個部門,怕也有這樣的用意。不管是滿人、腐儒官僚,還是北方工商,統統都是敵人!總之北方現有的利益格局必須被清掃,除了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