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民的日常生活。
畢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天爺不下雨,水源會成為大家的生命線,也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某個強勢宗族看上了某塊地,就要引起一場屍橫遍野的宗族大戰。
而這種野蠻甚至有些瘋狂的風俗,恰恰成為了蘭芳破局的關鍵點。
情報人員往往都有自己的宗族,他們接受共和國的指令、帶著大筆資金返回老家,洗白身份之後,就會重回各自的地方宗族中掛名。
而宗族發現自家從國外潤回來一個有錢有勢的實力派,往往也會非常高興地接受他們成為宗族的助力,重新接納他們,並向他們尋求經濟和武力上的援助。
這個時候,蘭芳的情報人員們就會以自己的土地產業為基礎,招募流民,配合原先地主留下的永佃戶,讓他們平時為農、戰時為兵】,搞起秦國那套古典主義的耕戰體制。
因為有特殊的需求,所以招募的人就多了一些,還專門挑身體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青少年男子加入自己的農莊,甚至於公開招募,不做掩飾。
這個因為大家都在搞,是地方上不成文的風俗,官府也不會過多的在意。
反正不管誰家勢力大,也不會忘記給官府塞錢,官府只要保證這些械鬥不會轉移為造反就可以,有些時候甚至會故意縱容乃至於挑撥地方宗族之間互相爭鬥。
他們互相爭鬥、互相仇視,互相之間有了血海深仇,就不會聯合起來針對官府,官府的地位和權勢才更加能得到鞏固,統治才不會受到威脅,不是嗎?
皇帝會平衡朝廷勢力,地方官也要平衡地方勢力,否則怎麼保證自己的唯我獨尊呢?
大家都不傻。
而這就成為了蘭芳發展自己的勢力的關鍵點,得以半公開的擴大自己的宗族武裝力量而不受限制。
同時,因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資源稀少,能耕種土地吃上飯在三省之地往往也是不那麼輕鬆的一件事情。
在人地矛盾越發突出的當下,破產農民能重新得到土地耕種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也就有越來越多的農民破產成為流民,使得人地矛盾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勞動力市場趨於飽和,對現有工作人群的衝擊也非常之大。
而在這個惡性迴圈之中,農民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也會主動“降薪”,向土地持有者尋求收留,希望能有一口飯吃。
面對大量勞動力擁擠的“賣方市場”,地主們當然不會做什麼擬人的事情,紛紛開啟了不當人錦標賽】的大比拼,互相賽著誰家的租子更高。
你家四成,我家五成,你家五成,我家六成。
每一家都有每一家不當人的手段,如果有人覺得他們太不當人,太可惡,他們就會理直氣壯的懟回去——
你不種田,有的是人種,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滾!】
又能怎麼辦呢,生產資料確實在他們手裡。
發展到這一時期,某些人地矛盾特別突出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地主家獲得耕種收入的八成而佃戶只獲得二成的可怕情況,這在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是難以想象的。
只能說,老百姓的日子是真的難過啊。
————————
PS:就算是我也不會天天吃午餐肉啊,雖然我的確是午餐肉的忠實擁躉就是了,今兒早上吃的是腸粉和蛋黃燒賣,味道也還算不錯啦,但還是沒有面和午餐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