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麗涅曾經為普拉克西特利斯創作《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而作出貢獻,從而使她的工作最符合後世所稱的模特兒的基本規範的話,那麼,康貝士貝的舉動則體現了從事模特兒活動的另一方面的旨趣,那就是要把自身的美留在世間。儘管只是亞歷山大的旨意,但在本質上也體現了人類的一種共同的炫耀心理。康道爾、皮格馬利翁等也是這種心理,以至後世許多王公貴戚及其後妃夫人充當模特兒畫裸體肖像還是這個心理。 模特兒作為一種職業,不過是社會發展以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產物,然而,從審美心理上看,更重要的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產物。至於國王的角色,則是人類進入男性中心社會以後男性意志的最高體現。因此,模特兒,其意蘊還在人對自身美的追求。希臘藝術難以數計,裸體作品為數不少,模特兒的故事僅僅流傳芙麗涅和康貝士貝,這顯然是滄海一粟。面對著那麼豐富的難以企及的模本,恐怕應該從更廣泛的“模特兒”的角度去討論才能趨於合理。
全民的模特兒(圖)
古代希臘人創作了大量的裸體藝術作品,它們結構準確、造型生動,並被賦予某種特定的意蘊。從總體觀察,古希臘藝術的特色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然而個別分析,不論是神是人,又都各具個性。能夠完成這麼大量的作品,有著經濟、政治、宗教等的諸多條件。譬如,古典主義世界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古希臘人在古典所有制的基礎上形成的世界觀,與其他古代世界觀相比較是進步的。私有制的社會存在,決定了古典世界觀是重視個人個性的。但公有原則的並存,又決定了它對集體和國家的重視,從而形成了一個古典的民主主義思想。當然,由於時代的限制,古典世界觀在本質上並沒有離開唯心的即宗教世界觀的範疇,但是,另一方面它承認人的崇高與偉大。古典世界觀的主導思想是以人為本,人是主體,是標準,是世間萬物的尺度,而神不過是理想的人。儘管神生活在天上,人生活在地上,但本質上人與神並沒有這種天壤之別。神的身上所體現的實質上是人自身,對神的讚頌實質上是對人自身的肯定。與此緊密相聯的就是那種神聖的裸裎觀念,並因此而導致了更為直接的優異條件就是青年人的裸體鍛鍊與競技,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為藝術家提供了全民的模特兒。 體育競技在古代希臘是與宗教活動聯在一起的,所以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更具有一種神聖的色彩。因而,奧林匹克運動會所包含的實際內容,已遠非“運動會”這個概念所能容納。實質上,它已經成為一個蘊含深廣的文化現象、民族凝聚的軸心和整個希臘民族精神的象徵。甚至有些外邦人把奧林匹亞聖地認作是希臘的首都。每兩屆奧運會之間的四年稱作一個“奧林匹德”,它被古人用作紀年的一個計算單位;公元前776年曆史上舉行第一次奧運會的年份,被後人用作希臘紀年的開始。 關於奧運會的起源,歷史上有許多傳說,然而,作為體育競技本身,恐怕還得追溯到人類與大自然的鬥爭和人與人的鬥爭。反映在傳說上,諸如為了追求愛情的鬥爭、為了爭奪權力的鬥爭……人們在爭鬥勝利的喜悅中,對自身蘊蓄的無限生機和偉力表現出了由衷的讚頌。體育競技,就是在這種爭鬥的模擬重演中享受其中的樂趣。人們又把樂趣轉移到了藝術上留作審美的觀照。於是,在很早的時候,藝術就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古代希臘奧運會的裸體競技,那一個個健美的運動員,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著姿勢的模特兒,不但給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靈感與條件,與此同時,也培養了整個希臘民族的審美水平以及對裸體藝術的欣賞習慣。 古代希臘人的裸體運動也是有一段來歷的。相傳在荷馬時代,人們在體育鍛煉時腰下吊著一個裝飾的兜布以遮擋下身。直到初期的奧運會還保持著這種習慣。公元前720年的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