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龍工廠和服裝廠裡,秦致遠還真拿不出。
秦致遠的進項確實不少,但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軍費、造船廠、鋼鐵廠、機械廠等等等等,每天秦致遠一睜眼,就有數百萬元長著小翅膀飛走,如果沒有一顆大心臟,還真承受不了這種刺激。
在真實的歷史上,1938年,美國杜邦公司的基礎化學研究所研究出了尼龍,隨後的1939年,杜邦公司推出尼龍長襪,在全美引起轟動,到了1940年,尼龍產品已經行銷全美,人們形容尼龍“象蛛絲一樣細,象鋼絲一樣強,象絹絲一樣美”。
而就在僅僅一年以後,日軍偷襲珍珠港。
如果孤立的看待上面的時間軸,可能沒有特殊感覺,但如果聯絡到一起看,不難發現生絲在日本的地位,當美國對於生絲的需求不是那麼迫切時,日本人感覺到了滅頂之災。
當然了,如果把日本人向美國人開戰的原因全部歸結為生絲的銷售不力上,那肯定有點牽強,但不可否認,當日本失去了穩定的外匯收入之後,日本也失去了穩定的物資來源,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資,日本不得不鋌而走險。
秦致遠現在就是想讓日本人提前感受到那種即將迎來滅頂之災的滋味。
當然了,秦致遠的出現固然加速了尼龍的研發歷程,但秦致遠無法在一夕之內建起規模龐大的工廠,這肯定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有可能需要一兩年時間。
對於秦致遠來說,這個時間剛剛好。
等到兩年之後,蘭芳的各種工廠已經基本完工,蘭芳將建立起初步的工業基礎,最起碼不管是子彈還是戰列艦,蘭芳都能夠獨自建造,到時候也就是秦致遠和日本人撕破臉的時候。
對於現在的秦致遠來說,秦致遠的任務就是在日本的脖子上套一根繩子,然後慢慢地收緊它,等到日本人感覺到即將窒息的時候,再反抗也已經無濟於事。
463 滿倉
路易斯雷諾作為汽車行業排名前列的巨頭,手下有成熟的商業運作團隊,因此在運作上不需要秦致遠擔心。
這也是秦致遠選擇和路易斯雷諾合作的原因。
無他,省心!
其實在選擇合作物件時,秦致遠也考慮過黃博涵。
在成為蘭芳首相之前,黃博涵也是在世界上能排的上號的富豪。
成為蘭芳首相之後,黃博涵為了“拋磚引玉”把手中的種植園全部捐獻給蘭芳,同時為了穩定金融,把手中的銀行也捐贈出去。
就目前來說,黃博涵手中的財富可能有所縮水,但總體上看,黃博涵名下的產業結構正在調整,從種植園轉向造船業和運輸業,更趨向於工業化和現代化,因此黃博涵手中也有成熟的商業團隊。
秦致遠最終沒有選擇和黃博涵合作的原因,是因為秦致遠要維持蘭芳國內的平衡。
此時的黃博涵,在蘭芳已經擁有極大勢力,秦致遠不能繼續任由黃博涵在蘭芳一家獨大,必須要有所制衡才能長治久安。
其實從內心來說,秦致遠還真希望路易斯雷諾移民蘭芳。
那樣的話,財力和影響力不相上下的路易斯雷諾和黃博涵就會形成制衡,如果這兩人發生矛盾,或者是因為某事發起競爭,秦致遠就能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現。
這才是帝王的平衡術。
只可惜,路易斯雷諾對於政治不感興趣。
否則的話,如果路易斯雷諾也去競選蘭芳首相,那麼蘭芳國內就會形成絕對的平衡。
想想看,到時候路易斯雷諾代表著新移民,黃博涵代表著蘭芳原住民;路易斯雷諾代表著西方白人,黃博涵代表著華人;路易斯雷諾會更重視重工業和新能源,黃博涵則會偏向基礎工業和農業。
如果秦致遠作為“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