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既然地上不行,主公何不在地下做些文章?”
“地下?”
審配點了點頭,他隨手從帳內地面上抓起一把土,道:“河南土質鬆軟極易挖掘,不若掘一地道直通官渡大寨中央。待地道挖成只消遣千餘死士趁夜暴起,直取中軍大帳,焚其糧秣。我軍再趁機自外圍發動猛攻,戰事一舉可定。”
袁紹撫掌大笑,“依正南之計盧子乾死期不遠矣!”遂令中郎將陶升操辦地道挖掘事宜。
對於挖掘地道一事,袁紹很是重視,每過半個時辰便派人來詢問一下工程進度。上級重視下級自然賣命,陶升日夜監工,日挖數十步,地道很快就突破了地表教會的寨門,深入了教會官渡大營內部。
前文有云,教會軍中有一種特殊兵種名曰“望子”。成為望子者多為視力奇佳之人,教會再配以望遠鏡協助,將其打造成軍中的瞭望手用以觀察敵軍動向,測查相互距離。
除了“望子”,教會軍內還有一類特殊兵種,名為“聽子”。所謂“聽子”則是指軍中部分耳力出眾者,藉助他們強大的聽力打探敵情,以備料敵於先。
盧植軍中現在就有為數不少的“聽子”,他們日夜交替輪番值班,負責監聽敵軍動向。在這諸多“聽子”之中,有一人名叫“瘦猴”。這瘦猴原本是個孤兒——無名無姓,他自小孤苦伶仃,在兗州境內四處流lang,靠乞討度日,別人見他長得瘦若猿猴,便給他起了個“瘦猴”的外號,時間一久“瘦猴瘦猴”的叫開了,就成了他的名字。
瘦猴十六歲那年,欒奕將聖母教帶進兗州,救濟了兗州境內為數不少的窮人。瘦猴便在其列。他不但在教堂領到了新衣裳、救濟糧,還獲得了五十多畝聖田一年的免費耕種權,第二年還在神父的撮合下娶上了一房媳婦。
於是,為了感謝教會的大恩大德,他加入聖教大軍,成為了一名護衛在聖母殿前的衛士。初入教會大軍時,由於他長的又矮又小,盾扛不動,槍扎不穩,十分無用。就在尉官准備將他退出兵營的時候,有人找上門來,說他聽力出眾,要將他訓練成一名聽子。
正如經中所書,“聖母在為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還會開啟一扇窗。”瘦猴體格不行,但聽力出奇的好,迅速透過訓練成為教會軍中一名傑出的聽子。在過去很多戰鬥中立下大功,其中還有立下一次三等功並獲得欒奕親自頒發的銅質十字勳章。
直到現在瘦猴在睡夢中還會夢到頒發勳章那日,教主臉上慈愛的表情……
這日,瘦猴如往常一樣值完日勤(既白班)回到帳中入睡。他睡覺有個習慣,不枕高枕,而是枕著一個以銅框為骨,外蒙牛皮的空心皮枕頭。這種枕頭,乃是教主所創,名曰:聽枕——外號葫蘆。實際上是一種專門配備給聽子的裝置,其結構有點類似聽診器。當有周邊大軍行動時,聽枕上的牛皮和銅骨會與大地發出共鳴,從而拓寬聽子的聽力範圍,提前發現軍情。
作為一種道具,一般聽子都是在當值的時候使用,平日裡入睡還是用草枕。而出於超強的責任心瘦猴卻習慣於時時刻刻帶著它,連睡覺都枕著“聽枕”入眠,將耳朵貼著牛皮墜入夢想,剛夢到欒奕給他頒發勳章的情節,耳畔卻傳金屬敲擊的空空聲。他立刻意識到有敵情,骨碌一下從榻上起身,細細回憶,聲音應該就在北方寨牆附近,可是出帳檢視寨牆處靜悄悄的,並無異常之處。他取出聽枕又聽一陣,聲音還在,不由為之納悶“奇了怪了,哪裡來的聲音呢?”
他又趴下傾聽一陣,空空聲仍舊響個不停,他細細琢磨一陣方猜出聲音來自地下,立刻將此處報知黃忠。
黃忠知茲事體大,便把所有“聽子”一同招來傾聽。結果所有“聽子”均表示沒有聽到異常動靜。
面對同伴的質疑,瘦猴堅持己見,以身家性命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