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從歐洲帶來的烏克蘭蜂和當地土蜂雜交的結果。
但是當時的大明朝一直沒有高品種的蜂種。
錫伯人從懸崖或大樹上採集的蜂蜜雖然口感好,產量極低,還不如內地土蜂蜜,只能當作貢品,滿足極少數權貴的需求,就像上次遼王搞的中秋晚宴那樣。
早在讓沈家商船下南洋或佈局西域的時候,遼王也曾交給沈家或夜不收,想辦法物色當地一些物種回來,其中就包括波斯蜜蜂、印度蜜蜂等種群。
養蜜蜂是個極為細緻的辛苦活,費時費力。關內來的百姓大多不會養,也不願意養,後世的活框養蜂法還沒有開始推廣。
經過幾年的努力,只有不到三十來個小種群在自生自滅狀態中慢慢融入遼西的環境,有的還和當地蜂種雜交,出現新品種。如果要推廣到更為寒冷的遼北,恐怕有很大難度。
遼王繼續忽悠李喜旺說道:
“讓你去長春,主要是為了養蜂,但又不僅僅是為了養蜂。”
“我現在發展養蜂大業,不僅僅是為了討好我老孃,也不是因為那幾斤蜂蜜在遼東GDP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貢獻,而是為了配合深入開發松嫩大平原的大戰略。”
“到時侯有上百萬畝的油菜、玉米到了季節需要授粉,你總不能像培育雜交水稻一樣,拿根繩子盪來盪去,搞人工授粉吧。錫伯王給你又送房子又送女人,你總得把這扶貧後的振興工作接力搞好吧?”
“我讓工匠們先給你做上兩百個蜂箱,再找幾個錫伯人嘗試搞活框養蜂,只要把這個搞成功了,就是大功一件。”
李喜旺聽遼王這麼一忽悠,只好同意等天氣轉暖,就帶著蜂箱去扶余城,執行所謂的甜蜜計劃。再說錫伯王送的小格格一直丟在那裡,其實也怪想念的。
幾年後,遼王還是主動放棄了這個甜蜜計劃,在遼東養蜂成本還是太高。
還是那句話,但凡是發展經濟總有試錯成本不是?
喜歡去大明扶貧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去大明扶貧【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