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六部官員,這又是讓朝臣不滿的地方”
李曄見李儼聽得雲裡霧裡,一臉茫然,便知不能細說,遂簡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宦官跟朝臣是有矛盾的,神策軍中尉、樞密使、宣徽使跟宰相和六部官員也不對付,劉行深、韓文約跟韋保衡都有權力鬥爭,若是我們能打擊韋保衡一黨,自然就會讓劉行深、韓文約高興,這就是投其所好、解人所難。”
李儼這下聽明白了,而且很快反應過來:“邢國公不就是跟韋保衡一黨的嗎?你原本就要對付邢國公、韋保衡他們——這豈非是一舉兩得?”
李曄笑了笑:“正是如此。”
李曄的想法,其實不是李儼以為的那麼簡單,畢竟朝野局勢其實很複雜。
如果李峴果真是受猜忌而死,那麼約,又怎會與殿下結交?”
“八公山之役本就隱蔽,知道的真相的,也就是當事人那麼幾個,還都是大人物,這裡面又以李冠書、康承訓是明麵人物,宦官隱藏得很深,我只要不表現出對八公山之役的興趣、對父親之死的懷疑,他們應該也不會想太多。”李曄沉吟著道。
上官傾城仍是不放心:“若是萬一想多了呢?”
李曄沉默片刻,忽而笑了笑:“且走且看吧,無非是雙方鬥法而已,就看誰的手段高明,能瞞騙住對方了。只要韋保衡倒了,普王順利即位,就算我跟他們撕破臉皮,也未必就會怕了他們。”
李曄有件事沒跟上官傾城說,也沒法說,依照他前世的經歷,鹹通十四年李漼就死了,所以他只需要瞞過宦官兩年,若是事情順利,那時候李儼就會即位。
說起李儼,上官傾城有些疑慮:“非是末將多嘴,普王殿下喜好玩樂,而且性情簡單,才智也一般,若是普王殿下即位,只怕”
說到這,她看了李曄一眼,沒有繼續說下去。
李曄知道上官傾城的意思,她是想說,李儼絕不會是個明君。
李曄知道這一點,但他沒有選擇。
眾皇子中,只有李儼與他關係親近,所以他只能輔佐李儼即位。
只有李儼即位,憑著兩人私交甚篤和從龍之功,李曄才會得到重用,到時候他才有機會,在天下大亂之前,去做他面對大劫的準備。
如果李峴真是因為皇帝猜忌,才被謀害於淮南,那麼換任何一個皇子即位,在得知八公山之役的真相後,都會繼承李漼的意志,不可能讓李曄掌握權柄。
更何況,李儼即位,這也是歷史的選擇。
“你下去吧,這幾日閉門謝客,就說我要閉關修煉。”李曄吩咐了一句。
上官傾城走後,李曄掏出了安王王印。
昨日吳弘杉給他加王冕,也將李峴曾今執掌過的安王王印,交給了他。
凝視著王印,李曄靜下心來。
安王印,代表的是大唐親王的爵位,有大唐皇朝的一絲氣運。
“王印啊王印你有多少氣運呢?”李曄手握王印,緩緩閉上雙眼,暗暗調動了體內的龍氣。
第三十二章 趕考
關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本為膏腴之地,渭水湯湯,在此無險,可謂天賜佳水,因此二者,關中向來都是天下心臟之所在,自古據有關中者,若能勵精圖治,則霸業可期。
有史以來,關中英雄輩出,揚名於天下者,不計其數,世人有論:關中出將相,更出帝王。
自長安城向西百餘里,渭水之南有一支流,名澇水,順流而上近百里,有山名牛首,乃澇水源頭。
五月初,李曄至牛首山。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李曄弄舟一葉,順澇水而行,立於船頭而舉目眺望,但見澇水兩岸,林木蔥蘢,山石聳立,別有清風。河水清澈,倒映綠山藍天,河道蜿蜒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