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間隙,士兵可以坐在臺階上休息,腿部能夠伸展開來。
塹壕的另一側叫“背牆”,胸牆、背牆都用木架和沙袋進行加固,塹壕的底部,鋪上木板。
*RP
第十三章 第一次進攻
關卓凡設計的塹壕防禦體系,一般情況下,都是平行的三條。
第一條叫做“前敵塹壕”,平時只留觀察哨,一旦“有事”,大部隊從後方進入,是對敵的第一道防線。
第二條叫做“轉移塹壕”,如果敵人炮火過於猛烈,為減少傷亡,“前敵塹壕”裡計程車兵可以暫時撤到這條塹壕內;如果“前敵塹壕”失守,這裡就是第二道防線。
第三條叫“預備塹壕”,因為塹壕空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防守部隊都塞進“前敵塹壕”,所以在戰鬥中,一部分部隊在“預備塹壕”內待機,隨時準備支援“前敵塹壕”。
三條橫向的主塹壕之間,用縱向的“交通塹壕”聯通,士兵在三條塹壕之間的運動,全部透過“交通塹壕”。“交通塹壕”和主塹壕的交匯點,都修築有堅固的工事,猶如一個微型的堡壘。
“轉移塹壕”的後部還有掩蔽所。掩蔽所深入地下數米,這是為防備敵人的重炮用的,小倉城後勤基地的防禦完全不存在這個需求,就沒修掩蔽所。
在原時空,這套防禦體系,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真正定型。經關卓凡之手,整整提前了五十年來到了世上。
所以,在本時空,關逸軒才是“近現代塹壕防禦體系之父”。
小倉城基地地處前線,風險等級和“綠區”的長崎基地完全不同。小倉城基地完全按照“戰區”標準進行防禦體系的建設,工兵連的任務,除了基地本身——土牆內的建設外,主要就是修築這套塹壕防禦體系。當然了,守備營也得“在工兵連指導下”一起幹活。
塹壕的長度、走向,都經過精心的設計,確保火力密度做最合理的分佈,並且不留下任何射擊死角。
小倉城基地砍光了土坡上的所有樹木——這是為了不在射界中留下任何障礙物,對此,小蒞原長行和小笠原忠幹兩個,心痛得不得了,可也不敢說什麼。不過,這些樹木一顆也沒有浪費,全用於修築基地和塹壕了。
長州藩知道中國人的“後勤基地”的具體位置,也知道“土坡上的樹都被砍光了”,但卻沒有任何關於這些“壕溝”的情報。塹壕是在基地落成之後才開始修建的,從那個時候開始,基地周圍就成了“軍事禁區”。而軒軍修塹壕,完全是工兵連和守備營自己動手,沒有抓一個日本人的差。所以,小倉藩自己對此都不甚了了,更別說長州人了。
所以,高杉晉作和山縣有朋,現在就只好皺眉頭了。
皺眉頭歸皺眉頭,對這個“後勤基地”的進攻必須儘快展開,高杉晉作不曉得自己手上還有幾天時間,兩天?三天?
長州藩部隊在攻克大里和小倉城的戰鬥中,損失非常有限,建制完整,士氣高昂。
壕溝面前的地勢平緩,但寬度有限,一次不能投入太多兵力,不然擠在一起,既增加傷亡,也反而降低進攻效率。山縣有朋將進攻部隊分成四隊,輪番不停歇攻擊,不給中國人喘息之機,直到攻入這個基地為止。
第一隊由福田俠平率領,第二隊由時山直人率領,第三隊由三浦梧樓率領,第四隊由交野十郎率領。
這幾個人和山縣有朋一樣,出身都很卑微。山縣有朋足輕出身,福田俠平等人連足輕都不是,有的是小商販之子,有的是農夫之子,沒有一個武士。高杉晉作改革制度,用人不問門第出身,他們迅速脫穎而出,正是最為熱血銳氣之時。
福田俠平帶隊出擊了。
長州軍隊的進攻隊形非常分散,士兵和士兵之間,雖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