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道:“微臣以為,事情已經發生,固然是無法挽回,可是國有國法,若是立即裁處郝風樓,反倒顯得宮中為討好藩王而不惜一切息事寧人,這樣做固然是好,卻也不免讓天下人以為陛下有失公允。郝風樓畢竟是天子親軍,若是尋常人倒也罷了,可是他的身份卻也敏感,倒不如先把事情弄清楚再做決斷,如此一來,若是果有親軍不法,自是嚴懲不貸。可若是情有可原,卻不分青紅皂白的袒護宗室,難免讓人詬病。”
朱棣陰著臉,仍舊沒有表態,最後看向楊士奇,道:“士奇怎麼看?”
楊士奇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似乎揣摩出了什麼,平淡地道:“楊侍讀所言不差,不過微臣也有一些淺見,事情鬧得這麼大,郝風樓肯定要懲處的,關鍵在於如何懲處,陛下應當追根問底,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而後再進行懲處。”
這番話似乎和楊榮的意思差不多,其實卻是差之千里。楊榮的意思是,把事情查清楚,分出對錯來,再進行處置。可是楊士奇雖然也主張把事情查清楚,可是查清楚的本意是分清責任,若是郝風樓確實佔理,但還是要懲處,當然,這個懲罰就要輕上許多,解縉這些人喊著要以謀反懲處,這太重了,只要郝風樓沒有錯,再將他削職為民,如此,不但給了宗室們交代,看這意思,似乎天子也有保全郝風樓的心思。
解縉這些人直接以謀反論處,不但無情,而且給人一種天子縱容宗室的感覺。楊榮呢,公事公辦也不好,若是郝風樓當真無罪,最後權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可傷的人畢竟是寧王世子,宗室們還不要炸鍋?
反而楊士奇的法子最是妥當,就算郝風樓沒有錯,陛下依舊給予了處罰,這是照顧藩王的顏面,給寧王一個交代,誰也不敢說個不字。
朱棣笑了:“士奇所言甚是。”
這一句話出來,讓解縉等人頓時有點臉色掛不住,老鄉坑老鄉,誰知道,這時候楊士奇居然推陳出新,投了陛下所好,反而他們顯得裡外不是人了。
楊士奇卻是苦笑,他一開始就感覺事情不對,因為天子不顧忌這個郝風樓,還需要找這麼多大臣來商議?直接一句話,姓郝的腦袋就搬家,這個世界自然也就清靜了,何必多此一舉。所以他早就預料陛下召大家來未必是詢問意見,而是要得出一個符合他心理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既要安撫住藩王,同時,也沒必要取了郝風樓的性命。
朱棣隨後又問:“既要徹查,又當如何徹查?”
大臣們面面相覷,大致已經明白了陛下的心思,怎麼查又成了一個問題。
假若是讓錦衣衛自己去查,難免包庇,其他衙門呢?其實也未必靠譜,大家都知道,寧王的影響很大,最後查出來的結果到底是什麼,大抵是要有失公允的。
解縉吃了一次虧,現在倒是謹言慎行起來,其他人見解縉不做聲,也不好發言。
倒是楊榮正色道:“此事非同小可,牽涉藩王,陛下不可置身事外,臣竊以為,該當當殿御審,以陛下之能,方能明辨是非。”
朱棣撫案,笑而不語。
楊士奇補上一句:“楊大人所言甚是,陛下御審,才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這番話很厲害,別人來審,若是郝風樓無罪,寧王那邊肯定不能接受,也肯定要跳出來大罵不公。可要是郝風樓有罪,別人只會認為這是有人袒護寧王,陷害忠良。御審的作用不是解決問題,而在於安撫輿論,天子出面決斷,誰敢不服?
朱棣笑了,點頭稱善,道:“如此甚好,後日廷議,那麼……就定於後日召寧王等宗室,再押郝風樓入宮。二位楊卿留下,和朕說說御審問事宜,其餘人等各忙公務去罷。”
解縉等人灰溜溜的被趕了出來,許多人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楊榮倒也罷了,偏偏這個楊士奇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