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遊戲競技 > 藝術癲狂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 (第2/4頁)

能有所創造。例如居里夫人對鐳的知覺就純粹是客觀的、非常態的。在她看來,鐳是化學元素,有其特有的屬性,而不是價值連城的財寶,把鐳看成財寶就歪曲了鐳的內在本質和價值,是用世俗的態度去知覺的結果。而人們的知覺多被塵世汙染,只有真正的科學家、藝術家才能“進入客觀知覺”世界,進行創造活動。柏格森曾把這種汙染比做帷幕。他說:“在大自然和我們之間,不,在我們和我們的意識之間,垂著一層帷幕。一層對常人說來是厚的而對藝術家和詩人說來是薄得幾乎透明的帷幕。是哪位仙女織的這層帷幕?是出於惡意還是出於好意?人必須生活,而生活要求我們根據我們的需要來把握外物。生活就是行動。生活就是僅僅接受事物對人有用的印象,以便採取相應的行動,而其他一切印象就必然變得暗淡,或者模糊不清。我看,並且自以為看到了;我聽,並且自以為聽見了;我研究我自己,並且自以為了解我的內心。然而我在外界所見所聞都不過是我的感官選擇來指導我的行為的東西。我對我自己的認識只是浮在表面的東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東西。因此,我的感官和意識顯示給我的現實只不過是實用的簡化了的現實。在感官和意識為我提供的關於事物和我自己的景象中,對人無用的差異被抹殺了,對人有用的類同之處被強調了,我的行為應該遵循的道路預先就被指出來了,這些道路就是全人類在我之前走過的道路。事物都是按照我可能從中得到的好處分好類了。”這就是說:“我們看不見事物的本身;我們十九隻是看一看貼在事物上面的標籤。”《笑》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頁。柏格森的分析確有一面之理,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對於科學家、藝術家來說,世俗的實際價值是不大在乎的,他所能夠“不以世眼之青白,作吾心之冰炭”。他們熱衷的是創造,所以他們能客觀地去知覺事物。有人說藝術家寧可讓老婆餓肚子、兒女赤腳,也要創造他的藝術作品,因為藝術使他心醉神迷。這真可以說是為藝術而藝術了。科學家也是這樣,他們為研究而研究,他們的興趣也不在實用。愛因斯坦就常常表示:“他寧願與世隔絕,這個世界是屬於他一個人的,在這裡沒有(人間的)是和非,而只有(客觀的)真理和謬誤。”《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第184—185頁。他還說,“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親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係面前,我總是感覺到有一定距離並且需要保持孤獨——而這種感受正與年俱增。”同①第48頁。他在自白中表示,“我總是生活在寂寞之中,這種寂寞在青年時代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時卻覺得其味無窮。”《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第138頁。不可否認,在人類的關係中,世俗的束縛是不可避免的,對愛因斯坦來說,孤獨就意味著脫離這種束縛而保持心靈的自由,這是從事創造活動所必不可少的。愛因斯坦還指出:“‘務實’的思想習慣所造成的人類互相體諒的窒息,這種思想習慣好像致命的嚴霜一樣壓在人類的關係之上。”同③第293頁。“務實的思想習慣”就是考慮實際利害。一個人如果完全被實際利害所控制,就很少有心靈自由活動的餘地,而他的思維空間就極為有限了。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指出:“人類本性中的一個光榮是,我們對沒有直接使用價值的東西懷有好奇心。還在人認識到星辰可以對農民或航海者具有實際用處以前很久,人早就對星辰懷有好奇心了,沒有這種分明是人的、超越於動物之上的對宇宙的態度,那麼使用價值也就不會接踵而至了。”《現代西方史流派文選》第141頁。從總的方面說,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受生產發展的需要推動的,但就發明創造者的個人來說,卻是出於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那是他們的心靈自由活動的天地和自由思維的空間。美國心理學家吳偉士說:“發明雖受節制,

最新小說: 家人怕我創業,反手充值千億網遊 升級經驗一萬倍但獎勵提升六倍 NBA:防守滿分,我帶登哥奪冠 在無限世界努力保持正常人狀態 瓦:紅溫型選手,隊友越紅我越強 領主:開局化身天災,戰場成禁區 最終試煉遊戲 夢幻西遊:開局一段鐵絲我無敵了 我獨自挖礦 顧總太太把你拉黑了喬若星顧景琰 斬神:熾天使嫌棄後我直升至高神 火影:掛機就變強 七零:被趕出家門後我轉頭嫁軍官 失控星光 末日星晶:我有一個契約獸軍團 天災降臨:我可以強化萬物 原神:諸位,墮入深淵吧 紅魔復興,從挽留穆里尼奧開始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我在曼城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