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巨木一記衝撞,塢堡門牆一段應聲而塌。
“宜陽兒郎!隨某討賊!”興奮呼喝,一名持刀壯漢高呼扯掉自己頭上鐵盔,大量刀兵隨其衝向塢堡。
“好!好啊!”拍掌叫好,亂戰之地後方,一名身穿輕甲的青年叫好連連,而他身旁,劉滄持戟,端坐馬上。
“皓軒當真了得,此獾效用不凡,來日昌定登門,必向皓軒好生討教一番這養獾之法。”眼見自家戰兵衝入塢堡,大局似定,青年對劉滄讚道。
而此時場景,卻是劉滄欲行皇甫嵩軍中,沿途遇到義勇圍剿被黃巾佔了的塢堡。
這支義勇數量有限,眼見對方一時無法攻入堡中,劉滄趨使獾子,將塢堡門牆附近的地下挖朽,衝城一擊破牆,便有了這番衝殺。
“當不得大用,也就是這塢堡牆體簡陋罷了。”劉滄搖頭輕笑。
“此處既然無事,滄便先行告辭。”後隊騎兵變陣,劉滄對青年道。
“皓軒何須急於一時,此地不足百里尚有黃巾塢堡一座,不若你我兄弟平之,再增戰功可好?”青年對劉滄邀請出聲。
“呵呵,謝過兄長好意,滄尚有家將在皇甫將軍軍中等候。”劉滄抱拳淡笑,準備率軍離開。
眼前青年認識劉滄,但劉滄並不認識對方,聽說其為宜陽韓氏子弟,家中叔父在執金吾麾下做中侯,劉滄順手幫其破城,倒也沒打算與其長處。
“如此倒是可惜,皓軒先行,此間戰功昌自會算上皓軒一份。”青年韓昌略有失望。
“那便有勞兄長,兄長保重!”劉滄與其道別,眾騎隨行轉離。
所謂戰功,對於韓昌這種不食軍糧,不歸官軍統戰排程的義勇,若無收降俘虜,黃巾戰功,以人頭做數。
豫州大亂,行至嵩山北麓,此地再無難民。
郡縣城池非官即匪。
城池之外,兵甲在身,持討賊令牌令旗者為軍。
聚居村莊,村中婦孺村老俱全,持安民昭告者為民。
除此之外,遊蕩荒野,十人聚眾,手持鐵器者,皆為黃巾反賊。
時入六月,劉滄率兵行潁川投皇甫嵩,這一路所見讓劉滄非常質疑皇甫嵩是不是跟黃巾有了勾搭。
長社一戰皇甫嵩、朱儁打散黃巾,豫州黃巾主力兵敗兩分。
一路南下,繞行嵩山軒轅尋黃巾張曼成欲佔南陽宛城。
一路匯聚北逃,藉助水路之便,欲入兗州再整。
南下黃巾由朱儁率兵追擊,皇甫嵩坐鎮中軍,清掃豫州黃巾餘孽後,將再度北上討賊。
一切到這裡都還正常,可眼下清剿豫州的事態就不太正常起來。
皇甫嵩統朝廷精兵數萬,其中步兵營射聲營等北軍禁軍亦有調配,各地義勇願食軍糧,聽其排程者無數。
但劉滄一路來看,皇甫嵩並沒大軍掃蕩豫州黃巾,反倒是那些自備輜重,領取討賊令牌,自累戰功的義勇兵團在四處圍剿黃巾敗兵。
粗看上去,豫州各地烽火連天,戰事進展不要太熱鬧才好。
可本質來說,這絕對是散兵遊勇對抗散兵遊勇,整體就是菜雞互啄。
皇甫嵩一不剿匪,二不北進,大軍駐紮潁川不出,實在讓劉滄有點摸不著頭腦。
揣著滿腦袋疑惑,劉滄終於抵達皇甫嵩大軍駐地,嵩山山脈在側,若是天氣晴朗,眺望之時,也能看到西南軒轅山巔,此便是那潁川才子輩出之地。
沿途軍營散佈,關卡層層,中軍連營,大營北方一座不知名的矮山上軍帳林立。
那裡是自備輜重,獨立領軍的義勇兵團駐地,其多為豪族大戶子弟率領。因擔心軍中分配軍功無望,便以義勇身份領取討賊令牌,獨立追繳黃巾散兵積累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