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被封,主編詹大悲被捕。十月十日,武昌首義,黃侃與黃興等人會於武昌,並參加軍政府工作。武昌首義失敗後,黃侃返蘄春老家組織“崇漢會”義兵,人數達二三千人,擬從背後襲擊馮國璋,解武漢之圍。因鄉紳告密,黃侃被迫再次出走。
1911年7月,黃侃因宣傳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學解職。返蘄春途經漢口之際,同盟會會員、“文學社”機關報《大江報》主編、鄉人詹大悲和副主編何海鳴等人為黃設宴洗塵。席中,論及清廷的腐敗、蓬勃高漲的革命怒潮和立憲黨人“和平改革”的欺騙術,黃侃憤慨不已。是夜,黃侃藉助酒性,撰寫了一篇時評。
袁世凱籌謀稱帝,因黃侃名氣甚大,並準備授予黃一等金質嘉禾勳章,授意黃侃為他寫《勸進書》。黃卑視袁的為人,因而拒之,並作詩歌嘲諷此事,說“二十餅子金真可惜,且招雙妓醉春風。”(據言當時一枚嘉禾勳章值二十金。)
1914年2月,章太炎從日本回國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遭到軟禁,先囚於北京本司衚衕,後囚於東城錢糧衚衕。此時黃侃正接受北大之邀來京擔任教授之職,輾轉打聽到章氏下落,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探視。黃侃見章寂寞一人,便以請章講文學史為由,留下來伴宿。黃侃與師同舟共濟數月後,終被警察驅逐。
黃侃的老師劉師培後來成為“籌安會”六君子之一。1915年,劉在北京召集學術界知名人士開會,動員黃侃等人擁戴袁氏稱帝,話未說完,黃侃即起立�目,嚴詞拒絕之,並氣憤地說:“如是,請先生一身任之!”說完拂袖而去。到會的眾人亦隨之而散。
民國建立,黃侃在上海主辦《民生日報》。“九·一八”事變發生,他拍案作《勉國人歌》:“四百兆人寧鬥而死兮,不忍見華夏之為墟。”
南京國民政府執政時期,黃侃的同盟會故友多系國府顯貴,他恥與往來。惟有居正當時受蔣介石軟禁,形單影隻,不勝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時候,他卻常至居正囚地,與其談心解悶。後來居正東山再起,復登高位之後,他竟不復往見!居正念他的友情,親赴量守廬詰問他為何不再來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賓客盈門,權重位高,我豈能作攀附之徒!”
【孝道】
黃侃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還是有名的孝子。其生母周孺人去世後,因思念母親,黃侃特地請老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自撰了一篇沉痛的悼文。章太炎在後面寫了一段文字:“蘄州黃侃少承父學,讀書多神悟,尤喜音韻,文辭澹雅,上法晉宋。雖以師禮事餘,轉相啟發者多矣。頗好大乘,而性少繩檢,故尤樂道莊周。昔阮籍不循禮教,而居喪有至性,一慟失血數升。侃之念母,若與阮公同符焉……”
為生計所迫,黃侃經常四處奔波教學,隨行都會帶著一口棺材,一時成為時人談資,黃侃卻依然我行我素。這口棺材是黃侃父親當年在四川做官時自制的,上面有黃侃父親黃雲鵠老先生親筆題寫的:“為子有一念忘親,為臣有一念忘君,為官有一念忘民,天地鑑察,鬼神式憑。俾爾後嗣,不能載寢載興。”後因棺材太小留給了田夫人。田夫人系黃父正室,非黃侃生母,可黃侃對田夫人視若生母。
1922年夏,田夫人去世,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黃侃專門在日記中撰寫了慈母生平事略。文末雲:“孤苦蒼天,哀痛蒼天!孤黃侃泣血謹述。”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家人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絕命】
黃侃曾說“不滿五十不著書”。1935年,黃侃五十大壽,章太炎十分高興的贈他一副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上聯以孔子“五十讀《易》”的典故,稱讚他50年來都在勤奮學習;下聯用蔡邕《曹娥碑》的古典,希望黃侃今後可以潛心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