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物體,原來是一種獨特的石頭。
“靠!原來是石頭。”蘇懷不由笑罵了一聲,眾人都是一陣鬨笑。
李教授過來分析道:“看來地宮封閉日久,又被海水淹沒多年,所以導致宮中充滿水氣,門上的青石在水氣的浸蝕中碳酸鈣逐漸溶解,隨著水滴一點點流淌下來,日積月累,終於形成寶劍狀的鐘乳石……”
眾人在繼續走著,前面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石條,眾人過去瞪大眼睛一看。
只見上面有模模糊糊的墨筆楷書11個小字:“玄宮七座門自來石俱未驗。”字跡的出現,
不僅讓大家知道了頂門石條原名“自來石”。同時也得知這幽深的玄宮內,還有六道石門等待他們去開啟!
眾人都用詢問的目光望向蘇懷,等待他的指示。
蘇懷徹底愣住了,媽蛋……定陵後面可沒這麼複雜的記載,這後面的石門他可沒鑰匙開啟了。
不過,蘇懷發現墓中另有玄機,卻更加振奮,對眾人道:
“現在咱們不急,先把能帶走的木箱帶走,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其他的慢慢來。”
“那兩具棺材呢?”一個考古學生滿臉渴望地道:“按照這墓穴的規模,裡面可能有稀世珍寶!”
蘇懷卻是堅決搖搖頭:“如非必要,絕不開棺,帝王靈柩中雖然有奇珍異寶,但我們已我們現有的科技,絕沒有把握能開館後保證不損壞裡面的文物……”何況是先人的棺,能不開就最好不開,萬一真有什麼報應,他可擔當不起……
李教授也點點頭:“別說開棺了,我們除非大規模發掘,否則我們連這靈柩運都運不出去。
“先帶走能帶走的。”
一天之後。
蘇懷與李教授,仁娜來到了美院的考古實驗室,他們已經秘密封運來了儲存最完整的三大木箱文物,只等待其中開箱。
而冷哲與劉教授則留在現場,繼續秘密運輸出那些木箱文物。
蘇懷心情緊張,看著他們在各種溶劑浸泡加固,剔除附著物,200度低溫情況下,進行脫水處理。
此時吳天,沈教授等蘇懷死黨,也都獲得批准,一睹這華夏文壇盛世。
眾人都圍在一起,心情無比激動,第一箱開啟,蘇懷與眾人瞪大眼睛看去,卻有些失望。
竟然全部都是木俑……大概100多件。
俑多數為男性,其中少數是留有長鬚的長者。少數女俑,身材都較矮小,呈宮女形象。但無論老少男女,都衣冠整齊,神采飛揚。馬俑則鞍蹬齊備,形態各異。各種木俑稍作藝術排列,便是一幅極為形象的宮廷內府生活畫卷。
“我的老天啊~~~”李教授驚呼一聲,恨不得整個美院都能聽到。
吳天與沈教授都是望著他,心想這些木俑而已,至於這麼激動嗎?
李教授激動顫聲望著眾人:
“你們不明白嗎?這些木俑的珍貴和重要,在於它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的生活形態和文化風格以及社會風尚和習俗,你看看這些木俑的服飾裝飾,這大大超越了同時期曰本,朝鮮的生產力與藝術水平了!”
李教授說著,聲音也提高了八度:
“這對研究和證實歷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
吳天與沈教授早已接受了蘇懷的歷史觀,加上經過《新白》中宋朝美學的薰陶,對這些木俑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
蘇懷也點了點頭,但是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震驚的東西,畢竟他也是看過兵馬俑這種大型人俑的人嘛,比起來這些木俑只是小兒科而已,不過是對明朝的風俗人情的展示罷了,沉聲道:“開第二箱吧。”
第四百四十二章 價值連城!
而第二箱一開啟,眾人眼